春天描写水的诗词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五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
《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
《首夏》【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
《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
《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
...
描写春天的古诗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诗词解释:①倚--仗恃,依靠 。
狂--猖狂 。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
②解把--解得,懂得 。
飞花--柳絮 。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全诗翻译: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
用它的飞絮想把日月蒙住,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 。
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 。
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 。
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
嘉祐二年(1057)进士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
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 。
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
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
曾诗却把它当作那些不屑一顾的喽罗们得以逞强施威的主子后台,罪魁祸首 。
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诗讲出一种道理,指出一种社会现象: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 。
——曾诗这种借物说理的写法,正表现了宋诗的特点 。
展开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日 年代:【宋】 作者:【朱熹】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春光好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类别:【】 频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