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才女李子琳 描写才女的诗词

诗词才女李子琳 描写才女的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李子琳,才16岁就打败了几次大人,她是不是很厉害...题目】:怨歌行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内容】:亿容在线词典提供 www.Erong.com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作品注释 【注释】: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 。
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 。
属《相和歌·楚调曲》 。
裂:截断 。
“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 。
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
鲜:一作“皎” 。
团团:一作“团圆” 。
飙:急风 。

【诗词才女李子琳 描写才女的诗词】

箧笥:箱子 。
【简析】: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 。
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 。
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 。
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 。
”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 。
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 。
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 。
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 。
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 。
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 。
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 。
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 。
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 。
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 。
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 。
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 。
”(《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 。
“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
”《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 。
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 。
“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 。
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 。
”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 。
“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 。
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 。
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