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觅食的诗词 觅食的意思( 五 )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
后二句,极言江上春色迷人,虽在梦寐之中,亦觉情思摇漾 。
空灵隽妙,传神语外 。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
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
《咏蛱蝶》 梁简文帝 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 。
咏英台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李商隐四首 其一 孤蝶小绯徊,翩翾粉翅开 。
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
其二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
其三 初来小苑中,稍与琐围通 。
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 。
只知防灏露,不觉送尖风 。
回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 。
其四 飞来绣户阴,穿过画楼深 。
重傅秦台粉,轻涂汉殿金 。
相兼唯柳絮,所提是花心 。
可要凌孤客,邀为子夜吟? 转尾连环诗 清·佚名 古代回文诗是一种诗歌体裁,以奇趣著称,有多种形式 。
这里介绍两首与蝴蝶相关的回文诗 。
转尾连环 清·佚名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关于黄鹂的诗句乡间到处都有树,树多鸟多 。
一年四季,都能听到鸟啼嘤鸣;一到晚上,鸟啼之声此起彼伏,奏出了让人心旷神怡的天籁之音 。
乍一听,天天如此;凝神听,月月不同 。
树林里不断传出啄木鸟啄木的声音 。
农人说,这是啄木鸟在给发虫的树木进行“外科手术” 。
乡间有一棵不知名的古树,围粗需几个人合抱 。
乡里的长老说他们还小的时候这棵树就这么大了,现已无人能说清它的年龄 。
在离地面约两米的地方有个酒瓶大的树洞,手臂可以伸进去,但什么也摸不着,里边黑黢黢的,什么也没看见 。
但令人惊奇的是,这棵古树依然茂密,浓荫匝地 。
传说当年这棵树曾被害虫蛀心,已奄奄一息即将枯死,后来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啄木鸟,趴在树干上,“哚哚……哚哚哚……哚哚……”连续几天时间,啄成了个树洞,结果这棵树得救了 。
如今它屹立在村头为农人遮风挡雨,暗示着它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也昭示着树木与鸟类密不可分的历史 。
假若没有啄木鸟,不知有多少树木会被虫蛀而枯死 。
唐代诗人杜甫有两联描写黄鹂鸟的有名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 从诗中可以知道,黄鹂喜欢在春天里唱歌 。
黄鹂又叫黄莺,它全身的羽毛鲜黄鲜黄的,只有翅膀和尾巴带点黑色,头部通过眼睛的地方有一条黑纹 。
黄鹂喜欢在春天的树林丛中穿飞,从来不到地面活动 。
一到冬天,它们就到比较温暖的森沟里去过冬 。
黄鹂叫起来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哩……嘀哩……嘀哩哩……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是的,这就是黄鹂的声音,清亮、婉转,动听极了 。
每年春耕时节,杜鹃就在田野上空“布谷!布谷!布谷!”地啼唤不停,似乎一声更比一声高,人们便把杜鹃称作“布谷鸟” 。
布谷鸟的叫声好像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叫得最勤 。
许多人每年春天都会听到它的叫声,但也许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布谷鸟——杜鹃 。
…… 乡间的小鸟既不是人工圈笼驯养、喂它一些饲料、引诱或迫使它叫唱,也不是农人自作聪明、牵强附会想象的,它是自然界自生繁衍的良禽益鸟,是森林卫士,是庄稼警察,是气象预报员,—是祸福预言家,它们随心所欲地觅食,激情满怀地唱歌,唱出悦耳动听的乐音 。
鸟与人类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祸福相依 。
从某个角度讲,鸟的自由空间越大,证明人类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
所谓“莺歌燕舞”即是人间和平繁荣、百鸟和谐欢快的写照 。
谁能在枪林弹雨中、战火纷飞时,欣赏到众禽飞舞、百鸟歌唱的景象呢? 人类如能万物生灵和平相处,就一定能学会知晓自然界的语言,那样就一定会先知先觉,预防灾难,把灾难减到最低限度 。
古诗云:“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 (覃硕学) 展开
谁能写上几首晓旭的诗词这样近地看到,你那双噙满泪水的眼睛《给十七岁》(此诗约为23岁所作)我忽然想起一个淡忘已久的角落滚滚红尘淹没的足迹尘封在书架上的十七岁和错过的花季阳光里晒着被雨淋湿的记忆也许不该拿出来晒让它永远沉浸在心里树梢上挂着结冰的月亮仿佛要在某个黄昏凋零而她始终不肯弃枝而去十七岁啊可怜的十七岁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冷酷把十七支蜡烛一口吹熄也许我应该在大脑里另缝一只口袋把十七岁的梦全装进去那样即使在无人的世界独旅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孤寂而现在我只能在清明时节燃十七只檀香奠祭我的十七岁祈告所有的梦到天堂相聚《石竹》(时间大概是1991年秋天)虚怀亮节生石隙,春露秋霜染青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