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乱麻 多肉诗词 快刀乱麻 多肉( 四 )


《水浒传》中的通俗语言有些是从元杂剧转移过来的 。
如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写李逵听老王林讲述他女儿满堂娇被宋江鲁智深抢走,一气之下大闹忠义堂,并要砍倒杏黄旗,向宋江鲁智深问罪 。
剧中宋江云:“学究兄弟,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
”《忠义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燕青再三向李逵解释说,“俺哥哥不是这般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
”较杂剧中的语言,既有相同用语,又更通俗明白 。
《水浒传》中的通俗语言有些是从《三国演义》中借鉴而来,又有所变化,使之更朴素易懂,别有一番情趣 。
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涂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
”《忠义水浒全传》第十三回描写朱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 。
”同中见异,后者更为质朴、可信 。
再如《三国演义》第一回“关羽造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 。
而在《忠义水浒全传》第四回中,鲁智深从五台山下来,要铁匠打条百斤重的禅杖,铁匠说太重,“‘只恐师父如何使得动?便是关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 。
’智深焦躁道:‘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 。
’”一句话表现了鲁智深的耿直和胆识过人的英雄气魄,也看出作家的民本思想 。
语言通俗化也就是群众化,作家的作品语言之所以能高度通俗化,是因在他心目中民是神,神是民 。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一样,保留了民间艺人说书的回目,每回的题目又都用了通俗易懂整齐悦耳的对偶句式,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等,既有很强的概括性,又有和谐之美;还保留了说书人的一些行话,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近之感 。
每回开头以“话说”引起,末尾以“且听下回分解”作结,中间用“只说”、“且说”、“再说”、“却说”、“看官听说”、“只见”、“当下”、“话休絮繁”(或“话休絮烦”)、“话分两头”、“不在话下”、“且把闲话提过”,只说“正话...
李清照的介绍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 。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 。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

【快刀乱麻 多肉诗词 快刀乱麻 多肉】

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 。
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 。
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
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
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宝鸭,发型 。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袜剗,不穿鞋 。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 。
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 。
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 。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 。
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