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盈掬的诗词 采柏动盈掬( 二 )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
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
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
七夕歌 (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
七夕偶题 (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
辛弃疾《满江红》的诗词【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满江红》【内容】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
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
【鉴赏】: 这首词从语气看象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 。
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 。
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 。
“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 。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 。
“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 。
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 。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
”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 。
“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 。
之感 。
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分和性格特点 。
“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
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 。
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 。
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 。
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
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 。
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体现了身分、性格特点,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 。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 。
“芳草”句,意本于《楚辞 。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发展 。
对比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