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之美尔雅答案( 二 )


这样看来,可以把“中”当做手段与方法,“和”则为目的,也是衡量“中"之标准所在 。
“中”、“和"二字的内涵源远流长,但二者首次结合却是在《中庸》里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中也着,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中谈到的中和思想,是针对人的情感来说的,喜怒哀乐未表现于外就是“中”,将感情抒发而符合一定的礼数,就称之为“和",假如能够保持住“中和"的态势,则会社会秩序井然,万事万物得以兴旺发展 。
从抒发感情的角度来说,儒家所倡导的“中和''观反对极其极端的情绪,而是更为提倡一种含蓄的,有节制的感情抒发 。
道家之中和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应自然之发展,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儒家讲“中和”,是“中庸"的一个分支范畴 。
“仁"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以“仁义"之心去爱人,“推己及人”以成“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总的目标;而“礼”,则是儒家规范各种思想、行为的手段 。
作为儒家学术的核心,“仁”包容了众...
请谈谈中国古诗的意向美 你问的应该是意象美 。
意与象本来是两个概念,但二者并非简单的组合,它们最早出现于《周易》中,而把二者熔铸在一起的则是刘勰 。
他认为“意”指心意,“象”指物象,二者是心与物、情与景的融合体 。
明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评鲍照诗时说:“意象才调,自流畅也 。
”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
余光中说:“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 。
”但不管怎样,意象是经过历史的发展而沉淀下来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念情感需要而选取的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的语言艺术形象 。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
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
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 。
温柔敦厚的诗教被引入艺术的创造原则之后,就要求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内容要浓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 。
简而言之,就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
含蓄蕴藉是总体原则,哀而不伤是对这个总体原则的补充 。
推荐《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陈铭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这本书第六章至第八章详细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中和之美 。
尔雅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作业答案从这里面找吧,基本都有了 。
答案在下面1、“诗言志”出自哪本书? (1分) A.《书经》 B.《诗经》 C.《尚书》 D.《易经》 2、本视频中所讲的诗与词的不同之处是? (1分) A.形式不同 B.诗言志 C.产生背影 D.表达方式 3、关于“词”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 B.最早与情有关 C.产生于歌台舞榭 D.音乐称为宴乐 4、“词”所配合宴乐没吸收哪个? (1分) A.清乐 B.胡乐 C.法曲 D.雅乐 5、《花间集》是谁编写的? (1分) A.温庭筠 B.赵崇祚 C.韦庄 D.李璟 6、《花间集》大多数内容是什么? (1分) A.壮志 B.江南风光 C.美女跟爱情 D.仕途 7、“小山重叠今明灭”中的“小山”指的是? (1分) A.眉毛 B.山峰 C.屏风 D.枕头 8、“弄妆梳洗迟”中的“弄”是什么意思? (1分) A.观赏 B.同梳 C.摆弄 D.照 9、司马相如《长门赋》为谁而作? (1分) A.霍皇后 B.上官皇后 C.窦皇后 D.陈皇后 10、男子写“思妇”和“怨妇”是因为? (1分) A.表达爱慕 B.寄托相思 C.自身也被迫弃 D.为女子不平 11、小词不会写的是? (1分) A.美女 B.游子 C.怨妇 D.思妇 12、刘永济的《鹧鸪天》没写哪个? (1分) A.玉屏 B.犀角 C.絮影 D.朱颜 13、关于温庭筠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用鸾镜、花枝、娥眉 B.《花间集》里收集的作者 C.以词言志 D.给人一个深刻的、高层次的联想 14、关于韦庄的《菩萨蛮》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有一个系统 B.第三人称 C.美女与爱情 D.致思唐之意 15、“不辞镜里朱颜瘦”中的“镜”表示什么? (1分) A.反省 B.现实 C.镜子 D.照镜子 16、“风飘万点正愁人”中“飘”的是什么? (1分) A.树叶 B.柳絮 C.清风 D.花瓣 17、从本视频中冯延巳表达的是什么? (1分) A.精美的物象 B.闲愁 C.相思 D.死生离别 正确答案:B、 闲愁 18、“一晌”在中国的诗词里边是什么意思? (1分) A.短暂 B.一上午 C.一夜 D.一天 19、关于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上七下七 B.思妇 C.众芳芜秽 D.美人迟暮 20、“美人迟暮”哀叹哪一个? (1分) A.“美志不遂” B.人老色衰 C.时间无几 D.希望渺茫 21、关于李后主及《相见欢》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B.雕章琢句 C.美好短暂易失 D.前期作品 22、关于李煜的《虞美人》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后期作品 B.写他破国亡家的悲哀 C.复国之心 D.永恒跟无常的对比 23、《越调斗鹌鹑》是叶嘉莹什么时候作的? (1分) A.避难 B.结婚 C.生子 D.美国 24、“余生何地惜余阴”是何时发出的感慨? (1分) A.申请回国 B.回国前 C.居住台湾 D.回国后 25、王国维求学途中到上海先进了? (1分) A.时务报馆 B.农学社 C.东文学社 D.强学社 26、王国维的文学评论是受谁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1分) A.黑格尔 B.叔本华 C.马克思 D.康德 27、关于《人间词话》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形式 B.白话形式 C.“境界说” D.最早是零碎的 28、下面哪个不是本视频所说的“境界说”? (1分) A.词以境界为最上 B.“造境” C.“写境” D.观念清楚 29、本视频关于“境界”没有提到的是? (1分) A.词的美感 B.写真景物真感情 C.境界就是一切 D.使所写的外在的景物生动活泼起来 30、哪个不属于晚清的四大词人? (1分) A.王国维 B.况蕙风 C.朱祖谋 D.王鹏运 31、关于张惠言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受端木埰的影响 B.影响到晚清 C.常州词派 D.推尊词体 32、临桂词派是受了谁的影响? (1分) A.张惠言 B.端木埰 C.王国维 D.况蕙风 33、西方的文学理论说语言是什么? (1分) A.表达方式 B.一种符号 C.沟通工具 D.记事途径 34、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下面哪个不是? (1分)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35、下面哪个不是本视频说王国维《人间词话》带给我们的困惑? (1分) A.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却举的是诗的例子 B.诗词都能写真景物真感情 C.诗有没有境界 D.词为何有境界 36、下面不是王国维所认为诗词区别的是? (1分) A.词言长 B.诗景阔 C.词能言尽诗之所言 D.词体要眇宜修 37、关于“词之言长,诗之景阔”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词可有长篇幅的词 B.诗言志是显意识的 C.诗境界开阔 D.词给人以无限联想 38、王国维真正对小词的体会是? (1分) A.“美感” B.“言长” C.“境界” D.“在神不在貌” 39、“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王国维看到了什么? (1分) A.“近黄昏” B.“众芳芜秽” C.“夕阳无限好” D.“美丽易失” 40、一部作品给不给你联想关键在什么? (1分) A.写法 B.曲调 C.长短 D.语言 41、“莲”在古语中不代表什么? (1分) A.怜爱 B.相思 C.美物 D.爱情 42、叶嘉莹觉得欧阳修的《采莲曲》中真的让人心动起来的是? (1分) A.“暗露双金钏” B.“照影摘花花似面” C.“离愁引著江南岸” D.隐隐歌声归棹远” 43、“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是谁写的? (1分) A.李之仪 B.欧阳修 C.王国维 D.叶嘉莹 44、真正开始就词论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