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困境蛰伏的古诗词 形容蛰伏待机的诗词( 二 )


-------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身处逆境、老病侵袭,以致政治上无所作为 。
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唐 李白 《行路难》之一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 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痛苦,特别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面对前途多艰,坚信自己的理想 。
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
这也正是李白逆境之中所表现出来的 广阔胸怀和远大志向 。
[注] “将登太行雪暗天”一句也有刊为“将登太行雪满山”的 。
----------------END-----------
如何走出古诗词赏析的困境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古诗词赏析我们的历史重任 。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与赏析 。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 。
"(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 。
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 。
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 。
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 。
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 。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
"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
学习方法要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
"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 。
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 。
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 。
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
当然,培养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笼统地提"多读"是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谈话录》) 。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经说过:"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 。
"可见,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
要多看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 。
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
要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 。
"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
特殊之处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