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浣纱的古诗词 西施浣纱的故事( 五 )


农月无闲人 , 倾家事南亩 。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 , 洗涤尘垢 , 景象一新 。
农事正忙 , 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 , 水色明亮 , 峰峦碧翠 , 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 。
表面上 , 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
实际上 , 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 , 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
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 , 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
当然 , 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 , 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 , 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 ,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画中有诗 。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 , 切中肯綮 。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 。
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 , 创水墨山水 , 自成一家 , 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 , 追求神似 , 表达主观情致 , 故“画物多不问四时 , 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 “难可以形器求也 。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 , 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
绘画能得神似 , 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 , 即画中有诗 。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 , 发为咏叹 , 造境入诗 , 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 , 使他在诗歌创作时 , 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 并将之诉诸笔端 。
也更会用辞设色 , 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
诗中有画的意境 , 诗中有音乐的流畅 , 诗中有书法的变化 。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 , 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 , 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
王维善于概括地...
关于描写荷的古诗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 , 闻歌始觉有人来 。
莲叶(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 , 倚槛风摆柄柄香 。
多谢浣纱人未折 , 雨中留得盖鸳鸯 。
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 , 花入金盘叶作尘 。
惟有绿荷红菡萏 , 卷舒开合任天真 。
此花此叶长相映 , 翠减红衰愁杀人!白莲(唐)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 , 此花真合在瑶池 。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
莲(宋)苏轼城中担上卖莲房 , 未抵西湖泛野航 。
旋折荷花剥莲子 , 露为风味月为香 。
...
描写钱塘江古诗有那些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 , 头高数丈触山回 。
须臾却入海门去 , 卷起沙堆似雪堆 。
钱塘江潮 罗隐怒声汹汹势悠悠 , 罗刹江边地欲浮 。
漫道往来存大信 , 也知反覆向平流 。
任抛巨浸疑无底 , 猛过西陵只有头 。
至竟朝昏谁主掌 , 好骑赪鲤问阳侯 。
秋过钱塘江 贯休巨浸东隅极 , 山吞大野平 。
因知吴相恨 , 不尽海涛声 。
黑气腾蛟窟 , 秋云入战城 。
游人千万里 , 过此白髭生 。
浣纱女 王昌龄钱塘江畔是谁家 , 江上女儿全胜花 。
吴王在时不得出 , 今日公然来浣纱 。
应举题钱塘公馆 周匡物万里茫茫天堑遥 , 秦皇底事不安桥 。
钱塘江口无钱过 , 又阻西陵两信潮 。
桐庐县作 韦庄钱塘江尽到桐庐 , 水碧山青画不如 。
白羽鸟飞严子濑 , 绿蓑人钓季鹰鱼 。
潭心倒影时开合 , 谷口闲云自卷舒 。
此境只应词客爱 , 投文空吊木玄虚 。
寄罗郎中隐 黄滔休向中兴雪至冤 , 钱塘江上看涛翻 。
三征不起时贤议 , 九转终成道者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