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大会第一季 诗词大会第二季全集( 二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唐·卢纶《塞下曲》?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唐·王维《终南别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唐·杜牧《江南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唐·李商隐《锦瑟》?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唐·白居易《琵琶行》?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唐·张志和《渔父》?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唐·苏轼《定风波》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场诗词有那些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文化类综艺节目 。
文化类节目不仅要成为知识的载体,更要集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节目的主题选择、情景设置、规则制定等各环节,充分调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诗情画意地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境界之美、形式之美,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 。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设计配以卷轴效果,让诗词在画面呈现中灵动起来,第一季以“草船借箭”为理念设计赛制,“战船”“射箭”妙趣横生,第二季“飞花令”对诗环节悬念十足 。
在传播手段上寻找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多屏联动,进一步推动全民互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媒体传播矩阵 。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全程开启移动端,吸引了四五十万观众与现场选手同步答题、吟诗作赋,实现了以大屏带动小屏、以小屏深化大屏的传播效果 。
《见字如面》先将读信单曲放在互联网上引发裂变式效应,形成热点话题,随后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推出合集版,引发新一轮收视热潮 。

【中华诗词大会第一季 诗词大会第二季全集】

适应新的传播格局,电视文化类节目要主动出击,要素先行,使多样化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延展,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面和更强的受众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