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诗词文化 描写河南的诗词( 三 )


河南是中国粮仓和国人厨房,是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馆藏文物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居全国首位、姓氏文化、根亲文化、后梁、后唐、湖北、安徽接壤...
【关于传统文化的诗句】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关于河南省的介绍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简称“豫”,因其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省会郑州,东与江苏、山东、安徽相邻,南连湖北,西接陕西,北与山西、河北结合,承东启西、联南望北 。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园、商丘古城、嵩山、云台山等闻名海内外 。
河南是中国经济大省,2011年GDP总量列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
...
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
在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食、科技、工艺、建筑等几乎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徽州人占尽风流,贡献卓著,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独领风骚千百年 。
1999年底,黄山市举办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响 。
毕 升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 。
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 。
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 。
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
方 腊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 。
方腊出身贫苦,以种地和箍桶为生 。
成年后,客居浙江淳安县(宋属睦州青溪),帮工度日 。
北宋末期,政局日益混乱,统治集团奢侈的生活和对外求和所耗费用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
方腊有感于朝政的腐败,对不聊生的现状异常愤慨,于是利用明教的信仰形式发动劳苦大众,以武力反抗黑暗社会 。
1120年(宋徽州宣和二年)10月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以帮源为义军大本营,并举行了“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发布行动纲领,改元“永乐”,自号为“圣公”,正式建立了农民政权 。
当年12月,起义军展开强劲攻势,连克浙江建德县、安徽休宁县、歙州以及东南政治中心杭州,并以杭州作为新的指挥中心 。
方腊调度有方,在半年时间内将起义烽火燃到江浙皖赣四省,占领了六州52县,宋王朝一时大为惊恐,急派童贯带兵15万前往围剿 。
1121年春,杭州失守,方腊退守青溪帮源基地 。
初夏,战败被俘,同年在河南开封遇害 。
朱 熹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 。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古徽州婺源人 。
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 。
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 。
仕图多坎坷,潜心治学 。
研究领域很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他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