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情人离别的诗词 离别的诗词( 三 )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
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
情人之间离别了,该送上怎么样的诗词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赏析: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 。
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阳关三叠》),在唐、盛时代广泛流传 。
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境内 。
渭城在长安附近 。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 。
当时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 。
此诗所写,即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 。
在唐代,西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各民族之间也经常有政治上的交涉,军事上的冲突,因此,往来道途的人很多,而在当时,两地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当亲友到这种辽远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人们自然会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别之情,如这首诗所写的 。
从诗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离家作客,而是已经游宦长安,这一次,又奉使到更远的西安去 。
王维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 。
元二从长安出发,王维送到渭城,置酒饯别,诗即从渭城风物写起 。
前两句布景 。
地是渭城,时是早上,细雨濛濛,沾湿了微细的城土 。
天气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难,当然也就增加了别离的怅惋 。
客舍写明客中送客,并显示远送渭城,暂留复别的情况 。
古人送别,都要折柳为赠,所以柳色青青,见之不免触目惊心 。
朝雨画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离别之情,只写景物,而别情已有丰富的暗示 。
后两句抒情 。
使命在身,分手在即,虽然远送,势难再留,这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劝元二再饮一杯,再待一会而已 。
用一“更”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恋不舍,此后之关切怀念,都体现了出来 。
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 。
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恋、关切呢?因为元二一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象自己这样的知心朋友了,何况他还越走越远,要到安西呢?从此以后举目无亲,还是在故人面前多饮一杯吧 。
只这廖廖十四个字,就将好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抒写无余 。
言简意赅,语浅情深,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天赏析: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
诗的后半是抒情 。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