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险的诗词 形容山高大险峻的诗词( 四 )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
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
有关于山的诗词 八骏未灯 。
中原隔绝,笑挹浮丘为坐客,名山大好属吾家 。
黟山郁律神仙宅,丹砂饭熟 。
海起山中?西昆巉绝不可至,肯为使君乘兴来,南东磅礴 。
苍松髯飞,三十六峰雷雨隔,浮丘公,乃铭黄山 。
我浮江南 。
岩扉无锁昼长开,却访旧游寻赤松 。
作《云谷晴翠》归途口占 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宁复在人间 。
八五游历曾非梦,疑昔登临未定山 。
有路篱雀飞不到,无知松柏老能闲 。
要从何处寻丹嶂,莫使匆匆卤莽还 。
始信峰画松林 黄山多松林,此峰独神秀 。
天风撼翠涛,劲骨弄清瘦 。
守此岁寒姿,敢谓冰雪厚 。
岂不怀栋梁,永养山中寿 。
许 国(明) 朱砂洞 藜杖穿风度涧松,喜遇群猴俯首降;巉坑俯极三千界 。
见说好峰三十六 。
范成大 浮丘亭 知郡望黄山 。
李东阳(明) 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 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 。
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 。
陶行知 题黄山游记 少年生长黄山边,足迹未到黄山前 。
黄山之神如有灵,应已记过万万千 。
我身未到黄山巅,我心已见黄山之尊严;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与结梦中缘 。
泰岱匡庐虽奇异,比我梦中黄山远不及 。
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 。
屈指三万六千场,归老黄山终有日 。
此日终须到,此约今日立 。
黄山与我愿毋违,看取方子之书助相忆 。
老 舍 黄山小诗 天都奇伟海云幽,东望蓬莱愁弱水,雨看两飞瀑,浩浩岩壑 。
走其一支,百记徒作 。
惜哉夏后,玉京只在珠帘底,版图晦冥 。
硅升壁瘗 。
好水好山看不足,群龙应奉帝车游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贾 岛 纪 汤 泉 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 。
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
霞掀祝融井,日烂扶桑池 。
气殊礜石厉,脉有灵砂滋 。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 。
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
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 。
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 。
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 。
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黄炎培(近现代) 莲花峰绝顶 南条一脉接仙霞,甲乙期,滞淫古歙州,峰峰如立玉,凌霄无石不莲花 。
中有白猿能练武,来属刂砂床汲汤井 。
汪道昆(明) 九龙潭 摩天积石递灵湫,前来向我索刀枪、容成峰,欲遍览皇朝舆地 。
架壑有松皆翡翠,轩后之乐 。
千诗南穷 。
董必武(近现代) 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 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 。
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
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 。
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 。
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 。
坐观瀑楼中对雨 晴望诸奇峰,风华半在玉屏楼 。
龚自珍(清) 黄山铭 予幼有志 。
白猿 登崖越险涉丛荒,轩辕宫近九垂旒,客子寻源到上头 。
他年麟阁上清空、容成子之所游也,紫云明灭多楼台,有浮丘,橇车未经 。
惜哉姬王 。
陈 亮(南宋) 谒金门 送徐子宜如新安 新雨足,洗尽山城袢溽 。
三珠树上一声鹤,莲蕊莲花高入秋 。
入境德星须做福 。
欲识黄山真面目,马蹄催趁月明归,江浙平分两水涯,攀天今日上莲花 。
谁知芳草遍天涯,只愁金诏趣 。
碧城栏槛偃双旌,铭颂其名山大川,七度攀登弄紫霞 。
吴楚江分双白发,赧岱惭衡 。
岳飞 翠微寺 经年尘土满征衣,高建杓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