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诗词 诗歌现代诗 古风意境优美的现代诗( 五 )


求伤感的古风诗词! “楚之辞,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宋元戏曲史·自序》王国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形式,其发展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成就,其中尤以唐宋诗词成就最高、存世最多、流传最广 。
唐诗也好,宋词也罢,乃至辞、赋、元曲,其实都和声律有关,是能够和着乐曲演唱出来的,可以说没有声律便没有诗词 。
诗通常为四言、五言、七言,长短一样,对仗工整,虽可配乐,却无定谱 。
词有长短句,几句几字全由词谱而定,而词谱就是词牌,写词就如同为歌曲填词一般 。
古诗讲究格律,格指意格,律指声律 。
古人作诗,力求“通变勿忘复古”,坚持诗歌重视意格的传统,不因声词而忘意格 。
这便是古诗讲究的风骨,力臻“格高而律清” 。
古词是一种美好得宜、善于修饰的诗歌形式 。
上不似诗,下不似曲,柔丽隽永,含思婉转,最擅长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是以自古便有诗庄词媚之说 。
点评古诗词本是文人墨客研习学问即兴所为,谈笑间尽显雅趣 。
写到这里,就觉得自己干的这事儿不合时宜 。
可古诗词的魅力实在难挡,即便在关公面前耍一回大刀也在所不惜了 。
顺便效仿CCTV-5的《天下足球》节目,将TOP10的特别策划进行到底 。
下面十首诗词未必首首经典,对我来说却印象深刻 。
选择伤感的主题,主要还是基于辩证的看待问题的综合考量,毕竟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背后隐含了诗词作者真挚的期许与远大的理想 。
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陇西行》陈陶·唐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七言诗,短短的两句,却足以令观者动容 。
等待,本已是件倍受煎熬的事,一语道破的残酷现实更令所有希望化为乌有 。
一边是无定河边征人的尸骨,一边是翘首期盼归人的双眸 。
情何以堪?】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狱中题壁》谭嗣同·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悲怆、豪情、视死如归 。
此诗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于维新变法失败后在狱中所作 。
与康有为和梁启超不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亡,毅然赴死 。
诗句结尾处,慷慨悲壮的豪迈气概被推向极致 。
作者面对死亡毫无惧色,提出无论选择去留皆肝胆相照,只是生死已然阴阳两隔 。
谭嗣同用自己的死证明了变法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者 。
无独有偶的是,“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其实另有出处 。
清朝太平军将领苗沛林在他的《秋宵独坐》中写道:“手批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 。
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 。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 。
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
”这首诗在创作时间上比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要早五十年 。
虽然同为七言诗,但两厢比较境界高低立见分晓 。
】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金陵晚望》高蟾·唐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浮云落日皆有其形,可以入画 。
而伤心却是无形的,世间纵有无数作画高手,也难以画出它的形态 。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髓,最后三个字更具点睛之妙 。
作者笔下的伤心含蓄内敛,表达方式可谓独辟蹊径 。
】四、『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怀念亡妻之作,这首词描绘了作者与故去十年的妻子梦中相见的情景 。
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将人的思绪一下带入到诗词悲伤的氛围当中,接下来的“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则有种令人不胜酸楚的感觉,仿佛时光倒流的短暂瞬间,因其美好而愈发催人泪下 。
可以想象,与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相会是怎样的一种喜悦 。
可惜作者当时一定不知是梦,等到梦醒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孤独落寞更说予何人?诗人梦醒后定然无法再次入睡,就在那一晚挑灯含泪写下这首词亦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