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风景像水墨的诗词 形容水墨画的诗词

形容风景像水墨的诗词 形容水墨画的诗词

描写风景像仙境的诗词 古人描写风景的诗句太多了,如下: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唐张籍《春别曲》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唐)《凉州词》现代 《黄山盼客松》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轻舒巨臂邀诸客,再上天都眺远台 。
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 。
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以上供参考 。
形容“江南水墨”的诗词有哪些?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 。
”天高气清,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 。
第一首诗通过写雨映寒空 。
只有在秋天,列岫千重,或近或远,一片江南水墨图,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 。
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 。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不可能“闲上”,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或苍或黛,各有“浅深”,它弥漫一片,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 。
因此 。
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
这两首诗是登楼野望之作.《宋诗鉴赏辞典》.上海,“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
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 。
赏析,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从“雨映寒空”入手,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 。
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 。
如果是春日微雨 。
“浅深”、“高低”,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
参考资料 于绍卿 。
出自宋代诗人刘敞的组诗作品《微雨登城二首》 原文,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 。
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 。
第二首诗写作者正午时间登临望远: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 。
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 。
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 。
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 。
总之,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 。
次句写“登城” 。
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
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 。
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上海辞书出版社 浅深山色高低树,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
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