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 三 )


【酒文化的诗词】请介绍我国的酒文化及有关的诗词 诗词与酒文化 作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及浓厚的文化氛围 。
而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文学也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几千年 。
诗词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学类型,而我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写下了无数的诗篇,因而我国被誉称为“诗的国度”,我想并不过分 。
而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
璀璨的诗词篇章里,时时都有酒的踪迹,酒的典故 。
而酒文化中也包括着无数的诗词歌赋 。
也因为有了两者的存在,我们的诗词,我们的酒文化才那么的醉人,那么沁人肺腑 。
一、诗词与酒神精神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 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 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
而在此基础上,孕育了我国灿烂的酒文化 。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对诗词的影响更是从古至今皆渗透其中 。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
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特别是在诗词的篇章中,就是一部酒神精神舞蹈的历史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钱惟演《木兰花》),“愁肠已断无由醉 。
酒未到,泪先流”(范仲淹《御街行》)、“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凤栖梧》) 。
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
”酒醉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词史中俯拾皆是 。
不仅为诗词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 。
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 。
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 。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
” 文学艺术宫殿酒神的出没,使文学艺术之神的巨翅从来没停止过激情的扇动,也为我们浩瀚的诗词海洋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
二、诗词对酒文化发展的渗透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
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 。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
——《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
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
“自今以始,岁其有 。
君子有谷,诒孙子 。
于胥乐兮 。
”(《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