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救夫 诗词 赞美救人危难的诗词( 五 )


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 。
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 。
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 。
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 。
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 。
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 。
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
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
汉宫秋《汉宫秋》——马致远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 。
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 。
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 。
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
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 。
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 。
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
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
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 。
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 。
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
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纪君祥京剧传统剧目,剧情: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 。
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 。
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 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 。
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 。
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 。
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 。
程述真情, 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 。
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
《琵琶记》——高则诚《琵琶记》,元末南戏,高则诚撰 。
高则诚,原名明 。
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
共四十二出 。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 。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
应试及第,中了状元 。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 。
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
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 。
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 。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
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 。
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 。
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 。
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 。
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 。
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 。
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 。
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