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词 欧阳修的诗词( 七 )


韩诗在这方面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尽想象之能事 。
在《南山》一诗中,作者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来描摹山势形状,取譬设喻的范围极其广阔 。
举凡天上地下,人兽鬼神,乃至琴棋书画,碗盆锄耨,都成了比喻的对象 。
这一切也正是韩诗“力大思雄”的一个特征 。
与此相联系的是韩诗奇特的夸张 。
在《苦寒》诗中,作者描摹寒风之烈,是“凶飚搅宇宙,铓刀甚割砭” 。
《嘲酣睡》诗形容澹师鼾声之大,是“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 。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 。
”这种夸诞的描写简直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
三、这种风格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奇特和“以文为诗” 。
韩愈为文主张“务去陈言”,作诗讲求推敲文字 。
他不仅爱用古词奥语,也喜欢用俗口语,力求出新 。
他曾自言:“壮非少者哦七字,六字常污一字难”(《记梦》) 。
这种推敲的例子在其诗中俯拾即是 。
如“露泣秋树高,虫吊寒夜永”(《秋怀》);“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如飞”(《郴口又赠二首》) 。
韩诗又极喜欢设色敷彩,形成浓艳的色调 。
如《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云:“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然云烧树大实骈,金乌下啄赦虬卵 。
魂翻眼倒忘处所,亦气冲融无间断 。
”韩愈这种奇崛险怪的诗风,也影响了其他一些诗人的作品,蔚为一时风气 。
与韩诗这种风格相联系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韩愈“以文为诗”,形成诗歌的散文化 。
这首先表现为韩愈的不少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和散文大致相同 。
在这些诗中,韩愈不仅大发议论,而且在形式上也脱离了诗歌的轨道 。
如《南山》一诗,用汉赋的铺张排比手法,极力描写终南山的四时景色变化和各种形状的山势,就是这种表现之一 。
而这在《嗟哉董生行》中,表现得就更为淋漓尽致,几乎和作者的散文名作《送董召南序》出自一辙,“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 。
”这种句法一扫浮艳之习,但往往破坏了诗的韵律,正如沈括所说:“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 。
”《山石》这首诗在文字上较为平易,不代表其险怪的文字风格 。
诗中所写是游山寺,是一篇纪游之作 。
一般说来,游览诗大都是截取一些景物片断,即景抒怀,这首诗却写了游览的全过程 。
从黄昏到寺,到坐阶观景,到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都按时间的先后、游程的次第写入诗中,路数颇像一篇游记文 。
但它以诗的形式表现,也保有诗的艺术特色,是揉合诗、文而为一,自成一格 。
这首诗虽然在结构和笔墨蹊径上采取文的路数,但艺术表现上,不只是诗魄形式,也是诗的艺术手法 。
诗人对游山寺的整个行程,做了匠心的剪裁,对已选择入诗的关节,用笔的详略也有不同 。
对展开描写的部分,也都能捕捉事物突出的特点,使之最大程度的形象化和力传事物情景之神 。
因此我们接触到的是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的转移,虽写过程而不觉其平淡与拖沓,是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的 。
以散文句法入诗,便于诗人驰骋笔力,提高诗歌的表现能力 。
但片面强调,就会模糊诗文的界限,损害诗歌特有的审美特征 。
韩愈在这方面有过失败,也有不少成功之作 。
四、韩诗的散文化还表现为章法、句法的不平常 。
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求生、因难见巧...
《初春小雨》 韩愈 诗句和解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
引用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