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安古诗词 泰安市政府网关于名嘉( 二 )


正室为“抱一堂”,一盏香茗,叙罢乡情,话题自然从文化切入 。
作为山东省傅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老先生刚刚在山西平陆参加了千古名相傅说诞辰3340周年纪念活动 。
谈起古老中华文化,谈起傅氏祖先,傅老充满自豪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培植一方文化底蕴,造就一代风流 。
他感念家乡的水土对自己童年的恩泽,感念父老乡亲对“岱寿堂”的厚爱,言之挚切,让人感动 。
作为一代名医和著名学者,傅老先生知识渊博又虚怀若谷,治学严谨又平易近人 。
整整一个上午时间,回忆祖辈行医为人处世,他如数家珍;对祖上家训医训,他记忆犹新;总结自己数十年从医习文之道,他更是壮怀激烈,踌躇满志 。
关于医德医术,关于诊疗理念,关于甲骨文研究,关于诗词歌赋,他侃侃而谈,最为独特的是他的中医理念与古文字研究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
怕我们外行人听不懂,傅老不时起身,来到案前,在宣纸上写下一个个甲骨文字,象防患未然的“然”、“疾”、“病”,经他分析,我们也似有所悟,原来在甲骨文象形会意中竟有着中医理论研究的神秘渊源 。
春访金杏园,对君应嘘叹 。
采访傅雨海,我们好似在读一部书;探寻他的辉煌,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传奇……传奇岱寿堂泰山脚下,红门路60号,一所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镏金的匾额为书法名家李铎先生所题:“岱寿堂” 。
门前南北两侧分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岱寿堂”和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百年老号·贷寿堂”的金匾石刻,均为2001年岱寿堂120周年大庆时所立 。
远见祥瑞,近闻药香,“岱寿堂”古朴、凝重、神秘……《泰安市志》、《泰安卫生志》、《泰安中医志》、《新泰市志》等多部志书都对“岱寿堂”的前身“守善堂”有着详细的记载 。
“守善堂”,始建于清朝光绪初年,历经傅氏五代,是中原医药界老堂宝号 。
雨海先生的父亲傅仲田(字荆珊,1889--1974)老先生幼在家中随父学医,后拜云禅寺主持僧杲泉为师,学医八年,尽得其传 。
他积数年之劳研制的“胃金丹”,对消化道诸疾疗效甚佳;还创制了“龙虎膏”,治疗瘰疠恶疮等症,一时声名大振,为当地民众所传颂 。
傅雨海从5岁开始,便在严父指引下开始了对中医中药的认知和探索 。
同所有的中医世家一样,传授后人和中医带徒,背诵汤头歌诀是不可少的学习方式 。
七、八岁的傅雨海就能把整部《汤头歌诀》背诵得滚瓜烂熟了 。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无论是饭前饭后,还是劳动余闲,只要父亲突然提出某方歌名称,小雨海必须立即对答如流,否则,不是严厉责备,就是荆条抽头 。
那时候,“守善堂”院内也有一棵大杏树,树下有一块光滑的石头 。
每天早上上学前,小雨海必须站在石头上,面对太阳,背诵五至十首汤头歌诀,然后才能去上学 。
若出现一个错字,就得重新背诵,为了避免迟到后老师的苦训,就得把每一首方歌牢牢记在心中 。
严谨的启蒙和家传,为傅雨海走上中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978年,事业初成的傅雨海又考入山东中医学院研修班深造,先后在新汶县医院、泰安地区医院、泰安行署卫生局工作;1985年,傅雨海自泰安中医院停薪留职,作为“岱寿堂”第四代传人,他决心重整老堂宝号,振兴中医事业 。
光阴荏冉,寒暑交替,傅雨海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岱寿堂”历经风雨,生机勃发 。
四十多年来,他为继承、发扬、光大祖传秘方“胃金丹”、“胃金液”不懈地努力探索和临床应用,1994年,终于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鉴定,并定为“治疗胃炎、肠炎、胃溃疡以及胃癌、食道癌、大肠癌的理想药物...
情景交融的古诗文及赏析谁知道古诗文的赏析《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