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中月意象 苏轼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五 )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
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
”(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
2. 长亭 。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
3. 南浦 。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
- 枫桥夜泊诗词 枫桥夜宵诗
- 长安的诗词句 关于长安的诗词
- 初三语文古诗词名 初三语文名著阅读
- 央视诗词节目董卿 董卿的节目中国古诗词
- 描写鳄鱼的诗词 描写鳄鱼的句子
- 比喻同学情谊的古诗词 比喻同学情谊的句子
- 写给爱人生日的诗词 描写妻子生日的诗词
- 关于男孩18岁的古诗词 古诗词取名男孩
- 毛泽东诗词歌曲曲谱 歌曲曲谱网
- 心痛的古诗词 心痛的诗句句句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