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征的诗词 关于长征的诗或词( 九 )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
毛泽东写的关于长征的诗词!快!还要赏析!!(或者是意思) 颔联,三军过后尽开颜,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 。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动静结合,明暗结合 。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度金沙、两广之间 。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
走泥丸 。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
二 。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自然令人欣喜 。
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形势危急,准备长征 。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 。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从斜坡滚下泥丸,都指作者自己 。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 。
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
例如『清平乐,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一.长征 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注释】 长征、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大庾岭,东连福建省,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在江西省东南部,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