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词如这样简洁 古诗词赏析大全 简洁( 五 )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 , 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 , 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其实读书不一定要认真地读 , 只要随便翻阅 , 积少成多 , 时间一长 , 脑子里也自然有了一个知识的宝库 。
试想想这不是开卷的好处吗? 倘要骗人 , 这个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 。
现在有一些人 , 和我闲谈之后 , 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了 。
其实我也没专心看多少书 , 只是随手翻翻而已 , 只是经常翻翻 , 就多少知道一些了吗! 想做真正的“开卷有益” , 还必须自己有这个爱好 , 嗜好读书 。
我想 , 嗜好读书 , 应该像爱锻炼一样 , 天天练 , 日日练 。
生病的时候练 , 刮风下雪也在练 , 烈日炎炎更在练 , 把锻炼当作一种爱好 。
凡嗜书者 , 他们在每一页书里都能感到浓厚的趣味 。
要做到“开卷有益” , 还必须选好适合自己的书 , 让自己在喜欢的书中自由地生存、畅游 。
“开卷有益” , 我们地去读书 , 就能不断地积累知识 , 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 , 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的名句赏析.尽量简短.适用...观沧海: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 , 居高临海 , 视野寥廓 , 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
以下十句描写 , 概由此拓展而来 。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 , 有动有静 , 如“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 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 ,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 , 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 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 , 草木摇落的季节 , 但岛上树木繁茂 , 百草丰美 , 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 ,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 汹涌起伏 。
这儿 ,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 , 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 , 大海汹涌澎湃 ,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 , 草木繁茂 , 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
这种新的境界 , 新的格调 , 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前面的描写 , 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 , 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 , 纵意宕开大笔 , 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 , 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 , 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 , 它们的运行 , 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 , 既是眼前实景 , 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 , 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 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
言为心声 , 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 , 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 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 , 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 , 与诗的内容无关 。
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
次北固山下:诗以对偶句发端 , 既工丽 , 又跳脱 。
“客路” , 指作者要去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