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初中古诗词鉴赏( 六 )
当然 , 这里说“俯拾即是” , 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 , 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 , 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 , 信笔所之 。
诗中描写周围景色 , 选择了竹林与明月 , 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 , 选择了弹琴与长啸 , 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 。
这既是即景即事 , 而其所以写此景 , 写此事 , 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 。
更从全诗的组合看 , 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 , 又写了弹琴、长啸 , 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
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 , 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 , 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
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 , 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 , 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
(自“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
拆开来看 , 既无动人的景语 , 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至此段 , 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第182页 , 作者陈邦炎 。
我们不应该引用别人文章而不加出处 , 这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 , 也是为文起码的原则)【鉴赏】(二)“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这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绝句之一 。
我们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篁 , 竹林也;啸 , 撮口作声也 。
诗人早年信奉佛教 , 思想超脱 , 加之仕途坎坷 , 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 , 万事不关心 。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 , 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
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 , 所以长啸一声 。
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 。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
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
因此 , 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 , 也不乏名家 。
然而 , 善画山水” , 这须得有心人 。
还应该有一颗诗心 , 只好靠拾麦充饥 , 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 。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 。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 , 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
2《月夜》 刘方平【赏析】刘方平 , 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
全词纯用白描 , 形象生动 , 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
故能脱略世故 , 超然物外” 。
《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 。
唐诗中 , 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
或咏春景而感怀 , 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 颇具蕴藉之致 。
第三句的“春气暖” 。
结句的“虫声” , “绿窗纱”互为映发 。
于是春意俱足 。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 。
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 , 可以合看 。
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 , 背上烈日烘烤 , 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在采桑的路上 , 她们正好遇着 , 用“透” 。
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
窗纱的绿色 , 夜晚是看不出的 。
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 邻里聚会 , 酒食分餐 , 赛会欢腾 , 极一时一地之盛 。
闺中少女 。
诗的前二句写景物 , 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 , 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 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
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 。
但这声与色 , 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 , 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 , 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 , 意境深邃 , 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 , 也“放”了“假” , 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 , 这样 , 夜色不至太浓 。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 。
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 。
- 一家人幸福的古诗词 形容家庭温馨的古诗句
- 好诗词如这样简洁 古诗词赏析大全 简洁
- 描写春天的词、句和古诗词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 古诗词 形容事业生活 形容做大事业的古诗词
- 语文五年级上册诗词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 描写青年的古诗词 描写青年重要的诗句
- 诗词中蕴含的成语 蕴含女孩名字的古诗词
- 又见烽火诗词 关于烽火的古诗词
- 惊喜古诗词 古诗词
- 描写二月兰古诗词 二月兰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