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的区诗词怎么写的( 二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中华好诗词里的前三十名的诗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
(文嘉《今日诗》) 成语: 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 。
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 。
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 。
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
”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
手不释卷 发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 。
书本不离手 。
形容勤奋好学 。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 示例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 。
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 。
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 。
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 。
”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
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 。
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 。
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 。
”可见他声誉很高 。
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 。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 。
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 。
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 。
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 。
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 。
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 。
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
汉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 。
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 。
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的种种罪恶 。
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