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古诗词 固安捷( 六 )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 。
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
7.《咏荆轲》 作者:陶渊明 年代:魏晋 类别:记人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
8.《咏荆轲》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体裁:五古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
9.《过荆轲冢四绝句》 作者:晁说之 年代:宋贯日白虹可奈何,书生容易笑荆轲 。
美新伾党临遗冢,惭愧绝无狐兔过 。
10.《读荆轲传》 作者:高斯得 年代:宋夜读荆轲传,掩卷喟然叹 。
结交天下士,贤哉太子丹 。
报秦一片心,秋莲孤剑寒 。
介绍田先生,得结荆卿欢 。
太子一语疑,先生甘自残 。
荆卿欲藉手,临事敢开口 。
走见樊于期,愿借将军首 。
将军搤揽言,念此固已久 。
得复平竹仇,性命何足有 。
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 。
函关初未入,气已吞祖龙 。
其事虽不就,简牍光无穷 。
奈何今之人,蹙缩如寒虫 。
11.《已亥杂诗129》 作者:龚自珍 年代:清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
12.《杂兴》 作者:王昌龄 年代:唐 体裁:五古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 。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
13.《送正仲都官知睦州》 作者:梅尧臣 年代:宋每嗟相逢少,常苦离别多 。
行行复壮壮,往往起悲歌 。
古来易水上,义士有荆轲 。
捐躯思报恩,饮恨歌奈何 。
况彼儿女怀,牵缠如蔓萝 。
是以世间人,鬓发易番番 。
喜君得郡章,东归随春波 。
滩上严子祠,系船聊经过 。
其人当汉兴,富贵不可罗 。
足加天子腹,傲去钧于河 。
冬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
心中子宇宙,尤哂献玉和 。
我惭贱丈夫,岂异戴面...
求有关长城的词语,古诗老龙头古诗老龙头位于明万里长城入海处,有关的诗作主要是描写长城入海处的雄奇瑰丽的景观.其中有许多诗高度概括地描摹集大海、山脉、关城为一体的景色:“云出山含雨,潮来水溉城”(明·葛守社《观海亭》);“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明·蔡可贤《观海亭》);“长城枕山尾掉海,海楼倒挂长城外.地坼天分界混茫,山回城转横烟霭.楼脚插入大海头,巨灵触搏海怒流”(清·陈廷敬《澄海楼观海》);“沧溟之北山重重,长城划断关西东.南趋入海行且止,势如峻坂回奔龙.龙奔欲驻首昂起,云霞万丈摩青空.危楼高压老龙顶,雕梁画栋疑神工”(清·史梦兰《澄海楼》).老龙头诗中还有对秦皇汉武的求仙问道进行批判:“秦帝关存终失鹿,汉皇舟阻未成仙(清乾隆帝《登澄海楼望海作》).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岌岌可危,老龙头逐渐荒凉,八国联军的大炮使澄海楼毁于一旦,海边筑起'六国营盘”.偶有诗人至此,吊古伤怀,发出感叹:“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国旗拔去张欧帜,吏歌互答声啾啾”(刘文临《哀澄海楼》).山海关古诗作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八达岭长城古诗八达岭不仅地势巍峨险要,而且风景秀丽奇异.中国北方长城关塞众多,但绝少有像八达岭那样集险与翠于一身的长城关口.很少有一个关口曾经走过那么多的军事家、政治家、旅行家、文学家与商贾行旅、贩夫戍卒、羁官游子以及少数民族.当他们通过八达岭时,有的惊叹天险,有的欣赏美景,有的忧劳国事,有的吊古伤怀,留下了大量诗篇.金朝的刘迎是最早提出“八达岭”一词的人,他在《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一诗中写道:“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箠,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明代徐渭《八达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噀黄.”清代诗人沈用济在《登八达岭》诗中写道:“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清末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三十一岁时单骑出居庸关游八达岭作诗数十章,其中有一首是:“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八达岭不仅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群山苍茫,长城腾飞在高山之颠,宛如巨龙.参考资料节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