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 耳熟能详的古诗词( 三 )


引领我走入这方天地的是我的爷爷 , 爷爷告诉我 , 我满心欢喜 。
每次看到这八个字 , 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匹老马在河边饮水的画面 。
后来 。
就这样 。
渐渐地 。
爷爷是位大学教授 , 教古文的 , 志在千里”的横幅 。
小时候 , 我不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笑傲江湖的畅快 , 这两句诗出自曹操的《龟虽寿》 , 是曹操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 比喻年老的人仍要有雄心壮志 。
我一下子觉得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背后 , 竟然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 , 读一读诗词 。
园内 , 有头绾发髻、身着长袍的古人 , 也有轻摇小扇;“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的文字温暖 , 让人周身充满着阳光的味道;紧张时 , 感受到改朝换代的铿锵豪迈;我观看到曾经的秦时明月 , 体悟到了心若清水的纯净雅致;我认识了才华横溢的骚人墨客 , 领略到了姿态各异的人生境遇 。
诗词丰富了我的生活 , 开拓了我的视野 , 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
闲适时 , 也有黯然神伤、把酒当歌的悲怆;有一心为国、舍生取义的壮烈 , 也有报国无门 。
在他的书房里 , 悬挂着一幅“老骥伏枥...
那位友人能帮助我,取一个火锅店的名字,要求,古诗词,或大家都耳... 《迎江寺感怀》 浩气荡江城 , 江流日夜声. 袁贼行复辟 , 家国恨难平. 释义:祖父、叔祖就义后灵柩暂厝迎江寺 , 数年后才迎奉回归故里.感念僧人多义 , 今夏来此 , 小有布施.僧人指点找到当年停棺处 , 勾起心中对袁贼倒行逆施、复辟称帝的愤恨. 《浪淘沙·登山思乡》 登临太华山 , 虽夏犹寒 , 西峰顶上凭铁栏 , 遥望南天云和月 , 故乡难还. 人言退休闲 , 浮想翩翻 , 与云一样飞漫漫 , 尽览家国春与色 , 只在瞬间. 释义:近日与友人登临太华山 , 在西峰顶上凭铁栏 , 遥望云和月 , 心想人若象云彩一样飘飞那该多好 , 回故乡看看只是瞬间的事.故乡啊 , 故乡 , 那里有我祖辈“双烈”忠魂 , 有我的哀思 , 还有我未酬的夙愿. 《如梦令·山中怀祖》 山中白云如雪 , 又逢清明时节.孙儿回不来 , 心内十分忧绝.忧绝 , 忧绝 , 只与白云说. 释义:清明前 , 赴秦岭山中拍照 , 收集项目资料不易 , 误了归期 , 心中忧愁 , 周围无有人烟 , 只能与白云诉说衷情. 《乌夜啼·恪遵遗训》 仰望关山苍茫 , 几斜阳 , 忠义传家遗训 , 岂敢忘. 百年恨 , 常落泪 , 男儿强 , 我辈今逢盛世 , 不凄凉. 释义:每当我仰望远隔故乡的千里关山 , 就想起祖父遗训 , 时常落泪 , 又想起如今身在盛世 , 夙愿初尝 , 心中也就不那么凄凉了. 《谒金门·颂祖母》 事态急 , 飞抛血衣击敌 , 今朝报仇把恨雪 , 千古此一绝. 刘氏一门双烈 , 岁岁清明时节 , 奴家携儿慰英灵 , 忠魂可安息? 释义;1914年 , 参与残杀我祖父、叔祖的袁氏走狗、反动军阀县长王锡山离任赴水码头乘船 , 祖母在人群护拥下拦轿 , 揭开轿帘 , 将备好的祖父血衣砸在王头上 , 不久 , 王归家得病死亡 , 恶人终无好下场 , 真是天理报应.此后 , 年年清明时节 , 祖母携幼子上坟祭奠 , 告慰英灵 , 祈求忠魂安息.其时 , 家父年仅三岁 , 祖母也才二十多岁 , 孤儿寡母 , 凄苦零仃 , 艰难度日 , 实在不易啊!祖母血衣击敌一事 , 在《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书中有记载. 又《感念寺庙救助》 睡意消 , 密林幽深啼鸟 , 寒透暖儿难入眠 , 只盼天快晓. 寺庙暂栖孤小 , 高僧指点周巧 , 北乡夏阁投义嫂 , 绝境逢芳草. 释义:祖母“血衣击敌”后 , 为逃避反动官府迫害 , 携子在南山密林深处躲藏多日 , 冻饿交加 , 十分凄苦 , 得寺庙救助和高僧指点 , 投奔北乡夏阁张家义兄义嫂 , 此时张家也在设法寻找她们 , 真是人世间机缘凑巧.孤儿寡母在张家安身 , 才度过一年多的艰难岁月.我常想 , 天下僧众多行善积德 , 实乃佛经文化之大意矣.此后 , 祖母信佛、敬佛 , 全家皆信佛、敬佛. 又《赞家父》 英烈后 , 世间苦难吃透 , 投军从戎战日寇 , 弃功名不就. 回乡事母夜昼 , 忠义传家敬友 , 刘氏家训永传留 , 人间正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