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上台朗诵诗词 诗词朗诵

一同上台朗诵诗词 诗词朗诵

有乔榛、丁建华一同朗诵的诗歌《家国情》的词吗 家国情 二月六日,除夕,家住郴州资兴的清华大学学生曹承瑜,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电,终于不负众望的来了,家里的空调吹的呼呼的,电磁炉烧的滋滋的 。
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赶在年关洗了个热水澡?????” 这一天京珠高速出奇的静,昔日的喧哗,曾经的无奈,终于随着赶年的脚步,变成团圆饭里的幸福 。
这一天,世界没有吝啬,他们把最高的赞扬给了中国,《新加坡联合早报》以《突破风雪为堵的中国春节》为题发表社论,惊呼被风雪围困的530万旅客一夜之间变得无影无踪,美联社还从国家应灾能力的高度感叹,这么大的冰雪足以腰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但中国没有,她又神奇的缓过劲来 。
这一天,联合国国际减灾机构最高官员布里塞尼奥在日内瓦对世界说,中国抗灾经验值得世界学习,中国体制显示了他的优势 。
这一天,似乎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欢呼胜利,有太多的美酒等着我们开怀畅饮 。
这一天,似乎没有理由不让我们停下来,松一口气,歇一下脚 。
但这一天的中国,还有200多万个家庭,5个县没有恢复供电,特别是湖南郴州市,50万人连续断电停水12天,他们的冷他们的忧,牵着中南海,连着全国人民 。
所以这一天,依然有那么多焦虑的身影,那么多绵绵的牵挂,那么多舍小家为大家的赤子情怀 。
人们从当天的电视上看到,在广西桂林,有一架整装待发的直升机旁,胡锦涛总书记脱下大衣,深情的加入了抢运救灾物资行列 。
而在此前的5天,您还下到400米深的矿井,亲自为南方灾区的百姓调煤,我们还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您的春节是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甘肃定西农家过的,您放心不下那里生活十分困难的群众 。
万家团圆的日子,您和中央的最高领导层总是出现在最需要温暖的地方,惦记着最困难的群众,拳拳爱民心让老百姓的年夜饭里,盛进了多少大爱和感动 。
也是大年三十的这一天下午4点,在距离湖南郴州2153公里的河北唐山,宋志永和12位农民兄弟,终于筹集到了4万块钱,他们揣着村里开的介绍信,租了一台面包车,赶忙向南方进发,他们要去受灾最重的郴州帮助抢修电网 。
为什么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拦不住他们匆匆的脚步,为什么陪妻儿老母守岁的那份人之常情,已留不住他们飞奔的心,为什么他们要对一片素昧平生的土地,倾注那么深的感情 。
经过两天的赶路,13位唐山农民兄弟,于大年初二到了郴州并如愿找到了任务,帮一支山东来的专业抢修队运送电线电杆到山上,看到自己在五天内就帮着郴州修复了20座铁塔,他们感到这一趟没有白来,他们为灾区出上了力 。
13个唐山农民的事迹给这个冬天的中国出了一道题,一道关于贫和富,情和意,家和国的时代考题 。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13位农民,就像13位燕赵壮士,他们的家境并不富有,但他们用千里送鹅毛式的真诚,将自己提升到了最富有的高度,释放出令人炫目的道德光芒 。
让我们再次回到大年三十下午的唐山,宋志永的母亲是这样和儿子告别的:孩子,你应该去,大地震时,如果不是国家派来的医疗队,娘早就没命了 。
13人中年龄最大的王加祥,今年62,他不顾年已花甲,一定要来,老人说:年明年还可以过,但救灾不能等,当年,要不是全国人民支援唐山,咱老王家倒的房子怎么盖得起来,这份恩情放在我心上已经30多年了,有生之年一定要还 。
电视上南方那些不断倒下的铁塔,那些冲向生命禁区的电力英雄,国家领导人心急如焚的奔走 。
一回回一幕幕击中了他们生命中最柔软也是最坚强的,最敏感也是最深藏的部位 。
他们对南方兄弟遭的灾感同身受,他们总觉得自己受惠于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太多,他们怎么也坐不住了,他们要用自己的手去拉一把,用自己的肩去扛一份,用自己的心去暖一回 。
这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好兄弟,这就是知恩知暖的一家情,这就是危难时最贴心的一家人 。
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一缕炊烟,一份牵挂,一种责任 。
国又是什么,国是一个更大的家,是一部写了五千年的家谱,是一条繁衍了13亿兄弟姐妹的血脉,是一座遮风挡雨、屹立不倒的精神长城 。
没有国哪有家,中国人就是这么执着的守着这份千年不变的家国情 。
没有大家,哪来小家,执政者就是这么坚定的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