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兄弟的诗词 怀念兄弟去世的诗句( 二 )


月明人倚楼 。
(十五)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表达思念朋友的诗句?表达感情深的兄弟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
2 。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
融情入景 。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
——杜被贬 。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
”——沧浪诗话 。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