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四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
6.借古讽今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
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
”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
7.直抒胸臆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
9.托物言志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 。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
10.用典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 。
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11.比喻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
12.拟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
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
13.双关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
②衬托 。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
③对比 。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
④用典 。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⑤象征 。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
⑥移情 。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
⑦虚实相生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
”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
⑧抑扬 。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