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用诗词佳句手册 书法常用诗词( 三 )


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 。
因做过苏州刺史 。
世称“韦苏州” 。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 。
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 。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
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
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
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 。
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
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
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 。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 。
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 。
贞元十五年进士 。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
叙事诗哪《琵琶行》...
【书法常用名言、对联、诗词、美文等材料】作业帮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一、天地山水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1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宋.苏轼《题西林壁》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1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7.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8.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1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2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日月风雨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3.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8.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9.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10.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13.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14.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