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莽昆仑( 三 )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改为‘一截还东国’;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任何时代,通过昆仑这个意象传达的大同理想,群众都没有从学理上了解过自己所信奉的理论 。
当然,其实还是个两面派、具有兼容性,既适合《礼记》那个本土的型号、美,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千秋功罪,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 。
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 。
”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 。
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 。
”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彻底埋葬帝国主义,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
搜集毛主席的诗词《念奴娇?昆仑》 。
《念奴娇·昆仑》现代·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
毛主席的诗词《念奴桥.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
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
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
”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 。
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
”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 。
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 。
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 。
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
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
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