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长者的诗词大全 哀悼父亲的诗词

哀悼长者的诗词大全 哀悼父亲的诗词

悼念长者的诗词外祖父今年90岁,突然去世,想写几句悼念的诗词 。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当代著名之文学、史学界权威,蜚声国际,努力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
笔名沫若 。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 。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
毕业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 。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
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 。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
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 。
“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 。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
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 。
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
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
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 。
《星空》和《天上的街市》等诗歌 。
被收入新教材七年级语文21课 。
[编辑本段]生平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
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郭在日本流亡期间,几乎从未发表过政治性的言论声援共产党,无论蒋介石怎样围剿,无论白色恐怖多么严重,即令在接到挚友、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临刑前给他的秘信,他也未敢吭一声 。
1928年自行脱党 。
这时共产党处于最危难、最需要党员坚定信念、团结一致 。
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
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37年回国后,周扬要他去延安,他拒绝;陈诚邀他去武汉,他“立即命驾” 。
他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请求吴稚晖介绍前往南京拜谒汪精卫、蒋介石,并“恭恭敬敬地向蒋委员长忏悔过去的罪过,要求蒋委员长饶恕他,他要献身党国,将功折罪,回去马上写了《蒋委员长会见记》” 。
该文对蒋大加赞许和颂扬 。
该文对蒋大加赞许和颂扬,此文虽不长,但三次描写蒋的眼睛,如何“眼睛分外的亮”,如何“眼睛分外有神”,如何“眼神表示了抗战的决心” 。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
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
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
在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中,曾经发生过六次宗派主义斗争,其中两次的直接原因是郭沫若的故意失信 。
第一次,1921年5月初,茅盾、郑振铎听说郭沫若到了上海, 由郭的熟人柯一岑陪同,盛情邀郭于闻名的半淞园饭店,请他加入文学研究会,帮助把该会的《文学旬刊》办好 。
当时他许诺“尽力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