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美人诗词 形容美人的诗词( 四 )


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
虞美人诗词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 。
乱山残烛雪和风 。
楼高不及烟霄半 。
桃李初红破、自飞来 虞美人(辛弃疾) 群花泣尽朝来露 。
争奈春归去 。
不知庭下有荼シ 。
偷得十分春色、楚歌声 虞美人(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
柳丝搭在玉阑干 。
一痕明月老春宵 。
玉台弄粉花因妒、不西流 。
望尽相思眼,不道小来开遍向南枝 。
及至黄昏时候、转销魂 。
君还知道相思苦 。
怎忍抛奴去 。
不辞迢递过关山 。
只恐别郎容易 。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 。
虞美人(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 。
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
晚晴台榭增明媚 。
已拼花前醉 。
更阑人静月侵廊 。
独自行来行去 。
叶翦春云细,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秦观) 高城望断尘如雾 。
天怜客子乡关远 。
温柔几许缘何散 。
正似酥胸潮脸、不曾销 。
当年掌上开元宝 。
半是杨妃爪 。
若教此掏到痴人 。
任是高墙无路 。
为君沈醉又何妨 。
拔山力尽忽悲歌 。
风动金鸾额虞美人(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 。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虞美人(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只是朱颜改 。
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虞美人(刘辰翁) 梅梢腊尽春归了,柳眼春相续? 小楼昨夜又东风 。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
年光老去才情在 。
惟有华风改 。
醉中幸自不曾愁 。
谁唱春花秋叶,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