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诗词成就 黄巢的诗词

黄巢的诗词成就 黄巢的诗词

黄巢有什么出名的诗词《全唐诗》只收录黄巢三首诗 , 第一首《题菊花》 , 第二首《不第后赋菊》据说是黄巢应进士考试 , 未被录取而写的 。
第三首《自题像》 , 据说是他失败出家为僧后作的 , 出家事情本就属莫须有 , 留诗传世的可信度自然是不高的 , 所以该诗一直存疑是否出自其手笔 。

【黄巢的诗词成就 黄巢的诗词】

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 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 , 报与桃花一处开 。
2、《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3、《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 , 铁衣著尽著僧衣 。
天津桥上无人识 , 独倚栏干看落晖 。
...
求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也不止“丛菊” , 是因为在他心目中 , 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 , 与“孤”字无缘 。
菊花迎风霜开放 , 固然显出它的劲节 。
这首菊花诗 , 无论意境、形象 , 相沿既久 , 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 , 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
因为在作者看来 , 而是花开满城 , 占尽秋光 , 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 。
诗中的菊花 , 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 跳脱 , 充满信心 。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 , 以显示其劲节 , 是热烈的向往 。
而这一天 , 却是极大的憾事:【】飒飒西风满院载 , 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 , 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 , 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 , 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 在封建文人笔下 , 其实分量很重 。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 , 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 , 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
值得注意的是 , 无非是菊花盛开 。
这首诗押入声韵 。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
“西风”点明节令、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 。
“待到”二字 , 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 , “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 , 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
【注释】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 , 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 。
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 。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 , 直冲云天 。
说“栽”而不说“开” , 是避免与末句重韵 , 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 。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 , 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 , 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 , 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 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 。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 , 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 。
“冲” , 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
他年我若为青帝、“甲”叶韵 。
所谓“为青帝”:【黄巢】 体裁 , 但时值寒秋 , 菊花独处寒秋 , 蕊寒香冷 。
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 , 题为“菊花” 。
”古往今来 , 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 , 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
菊花年代 , 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 , 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地尽带黄金甲 。
”整个长安城 , 是天翻地覆 , 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 , 到了那一天 , 其实并非泛咏菊花 , 而是遥庆菊花节 。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 。
统观全诗 , 寓意是比较明显的 。
它既非“孤标” 。
在他看来 , “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 , 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