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金字的诗词名句 带金字的诗词( 三 )


流悬黎之夜光 , 缀隋珠以为烛 。
金 玉阶 , 彤庭煇煇...
中的“什么”字是古诗名句点字成金的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 , 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 , 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 , 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 , 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 , 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 , 直欲数秋毫 。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 , 秋边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 况乃未休兵 。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昌龄:南斋玩月高卧南斋时 , 开帷月初吐 。
清辉澹水木 , 演漾在窗户 。
荏苒几盈虚 , 澄澄变今古 。
美人清江畔 , 是夜越吟苦 。
千里共如何 , 微风吹兰杜 。
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齐已:中秋月空碧无云露湿衣 , 众星光外涌清规 。
东林莫碍渐高势 , 四海正看当路时 。
还许分明吟皓魄 , 肯教幽暗取丹枝 。
可怜关夜婵娟影 , 正对五候残酒卮 。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 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 , 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 , 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 , 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 , 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 , 叹息未应闲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 , 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 , 虫声新透绿窗纱 。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 长河渐落晓星沈 。
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唐)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 , 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 , 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 , 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 , 更待银河彻底清 。
中秋漫话咏月诗作者:沈在连 整理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59自古以来 , 人们对月亮赋予各种神奇的传说 , 而吟咏月亮的诗词 , 更是俯首可拾 。
皓月当空 , 一泻千里 , 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 。
因而许多诗人借月状景 , 俾山川生色 , 叫河海增辉 。
“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唐?王维)这类“带月”诗句 ,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历来脍炙人口 , 妇孺能咏 。
托月寄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
古代交通闭塞 , 通讯凭“驿寄梅花 , 鱼传尺素” , 亲人团聚不易 , 逢年过节 , 家人常有“人居两地 , 情发一心”之隔 , 因而王维重阳登高便有“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中秋月夜 , 游子怀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 这类诗词比比皆是 。
如“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 , 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 , 词中“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之句 , 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 因而“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
亲情 , 乡情 , 友情 , 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 。
“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