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低落时的诗词 形容心情低落的诗词( 二 )


创作背景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
虞美人 作者:李煜 年代:五代十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而毒死了他 。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 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朝代:五代十国作者:李煜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一般 一作:一番)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 。
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 。
关于有时候低落的人生人的情绪受环境、气候、生理以及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
关键在于如何调节自我 。
通常情况下,人在情绪低落时,大抵都有诱因,比如人际关系恶化、工作不顺、生意亏欠以及气候沉闷,或者生理上的病因等等,都会直接导致情绪低迷 。
有时是多重因素纠结 。
当情绪低落时,人的免疫功能会下降,甚而出现胡思乱想、喟叹人生,抑或为自己某些失误不断懊恼等,如果控制不好,严重者可导致抑郁症或精神疾病 。
因此,一旦情绪低落,应迅速调整自身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转移思维,跳出情绪的圈子 。
比如,离开所在环境出去走一走,找知心朋友倾诉,看看电视或书籍,泡个热澡,上街买东西,或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上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