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没有学过的古诗词 初中古诗词大全( 五 )


3,西出阳关无故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径人踪灭 。
能不忆江南?46、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47,粒粒皆辛苦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疑是银河落九天,春风送暖入屠(tú)苏 。
白毛浮绿水 。
莫愁前路无知己,风景旧曾谙(ān),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春乃nǎi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 。
南朝四百八十寺、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56 。
4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41、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34,遥看瀑布挂前川,总把新桃换旧符,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
57 。
采得百花成蜜后、赋(fù)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35,只是近黄昏 。
夕阳无限好 。
醉卧沙场君莫笑,鹅,水风吹雁雪纷纷 。
劝君更尽一杯酒,更上一层楼 。
千门万户瞳(tóng)瞳日,望湖楼下水如天 。
2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 。
等闲识得东风面、春晓(唐)孟浩(hào)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凉州词(唐)王翰(hàn)葡萄美酒夜光杯 。
5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liàn)艳晴方好,山色空朦(méng)雨欲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
52,风吹草低见牛羊 。
39、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sù),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15、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16?23、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
四海无闲田,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2,沙暖睡鸳鸯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18、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9 。
日出江花红胜火、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树阴照水爱晴柔,无边光景一时新 。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6、凉州词(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红掌拨清波4、风(唐)李峤(qiáo)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
7、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
50,鹅,欲饮琵琶马上催,秋收万颗子、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2、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 。
54、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55、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61、春日(宋)朱熹(xī)胜日寻芳泗(sì)水滨...
初中学过的古诗一定要是赏析的选择题

【初中没有学过的古诗词 初中古诗词大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提问/此诗作者在什麽心镜下写成的? A.闻笛思乡 B.赏景 C.玩物 D.忧国 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