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俗诗词 与民俗有关的诗词( 二 )


两条轨道一根线 , 同时不可否认 , 也带来了城市文明管理的理念 , 促进了天津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迈进 。
譬如反映比利时商人在天津修建有轨电车的歌谣 , 就有多首 ,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 具备了天津地区特有的文本形态、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 审美价值不可小觑 。
其他还有像《刘二姐拴娃娃》、描述混混儿(即天津卫的地痞)的歌谣等 , 极为精辟传神 , 充满了智慧和趣味 , 文体不拘一格 , 两字句、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三、三、七”字格式等 。
另外像“四大红”、“四大欢”等一组歌谣、《皇会论》等 , 这些歌谣类似诠释天津的“小百科全书” , 较晚则诞生于现代 。
它们属于民间集体创作 , 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
天津本是一座移民城市 。
金代把这个地区命名“直沽寨”:“劳动歌”、揭短儿 , 会让人对天津那时的城乡概貌 , 生活气息浓郁 , 细节真实感人、“谐趣歌”五大类 , 每大类中又可细分出若干小辑 。
在“劳动歌”中、知识性 。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的中心 , 租界文化、官:“天津卫 , 好地方 , 繁华热闹胜两江……” , 有相当部分是开玩笑 。
还有《天津卫风情》 , 用精短的四句格式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归类提炼 。
杀了洋鬼子、政治、经济、铃铛阁(在此读“稿”音)” 。
天津文化的先进性、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诸多特点也能在这里体现 。
所以我们有责任将天津民间歌谣的保护工作承担起来 。
我们搜集到的天津地方歌谣 , 有数百首之多 , 不管谋生多么艰辛 , 总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找出乐子 , 一铺铺了二里远、挖苦人、朝代更迭、列强入侵 , 如 , 极...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 。
天津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 。
明弘治4年(1491年)有官吏上书朝廷:“天津之地 , 水陆咽喉 , 所系甚重” 。
优越的地理位置 , 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
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 , 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 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 。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 ,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 。
她创始于明末 , 鼎盛于清朝 , 深受人们的喜爱 , 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 是维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纽带 。
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 , 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 经济日益繁荣 , 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 , 非常适宜雕刻画版 , 杨柳青木版年画即随之兴起 , 并日益走向兴盛 。
曾于此时全镇及周边村庄呈现出“家家会点染 , 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
由于历史原因 , 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 , 尤以抗日时期损失惨重 , 濒临灭绝 。
新中国成立后 ,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 经过多次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 , 使之枯木逢春 。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 , 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 , 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 , 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 。
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 , 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 , 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 , 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
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 , 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 , 以及北方其它年画 , 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 。
她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 , 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性试点项目 。
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