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第一集诗词 诗词大会第三季第一集( 五 )


江油的那尊李白雕像雕的是李白青年时代,将要走出四川那样一种意气风发的形象,昂首阔步,非常像我们想像中间的李白;而巩县的杜甫雕像就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是一个垂暮的老人,愁眉苦脸,往下怜悯地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使人看了以后觉得很沉重 。
我们说杜甫一生当然并不都是这样子,杜甫也有过他的青年时代,有过他的少年时代 。
我们在杜甫诗中间看到过他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种种回忆,譬如说,他在《壮游》这首诗里面,他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山东、河南这一带游玩,他说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邱旁” 。
他春天那个时候在一个台上面唱歌,秋冬之季在村边上打猎,过着一种裘马清狂的生活 。
他甚至还有对更早年的生活的回忆,他在五十岁的时候写过一首诗,叫做《百忧集行》,回忆他十多岁时候的情况,他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
大意是说,他十五岁的时候还像一个孩子那样活泼,心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心灵 。
像小牛犊子一样的健壮,跑来跑去 。
他的院子里面有梨树、枣树,到了秋天这些果实成熟以后,他一天爬上树去要一千回,不停地爬上去采着吃 。
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在他35岁以前,曾经是一个裘马清狂的青年;在他十多岁的时候,曾经是一个活泼健壮的少年 。
但是假如我们现在有一位雕塑家,塑造一个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杜甫,像李白那样子,或者进而塑造一个少年时代的杜甫,爬在树上摘果子,然后给大家看说,这是诗人杜甫 。
尽管你说明这是青年杜甫,这是少年杜甫,我想大家都不会认可,因为我们认可的杜甫就是那样一种忧国忧民的形象 。
宋代的黄山谷有一首诗写杜甫画像,里面有一句写得非常好,叫做“醉里眉攒万国愁” 。
就是杜甫即使在喝醉的时候,他对天下的忧虑,天下的一种忧愁都聚集在他的眉间 。
后人评黄山谷这一首诗说“状尽子美平生矣”,这一句话把杜甫一生都写透了 。
所以我想,杜甫他的形象已经被历史定格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这样一种形象,那么杜甫这个话题必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
大家听了以后,也许会觉得有几份沉重,但是正像古人所说的,宋代的严沧浪在他的《沧浪诗话》里说,我们读有些作品需要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譬如说读《离骚》,怎样最好地读《离骚》呢?你一定要读到抑扬顿挫,读到涕泪满襟,读到你读了《离骚》以后,泪如倾盆雨,衣服都打湿了,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懂《离骚》了 。
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也是这样,我最喜欢读的诗,读了以后使我肝肠如火,使我热泪盈眶,那样一些诗,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受到最大的审美感动 。
所以我们今天尽管是讲这么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我希望大家还是能够耐下心来听我从容道来 。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伟大的诗人 。
这一点似乎不用再讲,可以说地球人都知道 。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杜甫在文化史上的意义,就是他的影响,他的意义,早就溢出于文学之外,溢出于诗歌之外,是在整个文化史上这样一个意义 。
那么这一点我们从哪里来看?我想我们首先从后人对杜甫的评价来看 。
大家都知道,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由宋代人开始奠定的 。
我们先从宋人看起,北宋有个政治家叫王安石,他是我心目中的人品最高尚的、理想最远大的一位政治家,真正是政治家而不是政客 。
王安石对杜甫就非常尊敬,他在一首题杜甫画像的诗里面,他就这样说,他说“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
就是我推测一下您的这颗心灵是古代也非常少有的,非常高尚、非常伟大的一颗心灵 。
我非常希望您能够起死回生,让我跟您交友,让我做你的朋友 。
他对古代的杜甫非常仰慕 。
我们再看一下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的评价 。
大家都知道,理学家,尤其是南宋的理学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 。
朱熹就是这样,我们看...
白兆山的诗词自李白始,历代名人“选胜题咏者,不可胜数”(《安陆县志》)于白兆山间景点 。
下列诗抄自道光版《安陆县志 唐 李白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李太白集》)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