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中华书局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六 )


论文一致获得好评,并授予他硕士学位 。
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中国留美同学会的秘书长,编印《中国留美学生》季刊等一些社会活动 。
1921年冬,美、英、法、德、意、日等国为对远东和太平洋殖民地半殖民地势力范围再分配,在华盛顿召开新的分赃会议,北洋政府派出以顾维钧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留美同学组成后援会监督和声援代表团,阻止他们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他是这项活动主要参加者 。
同年,有位无锡乡亲名叫顾淑型也在美国学教育,将要毕业,两人相识后,志同道合,遂结为夫妇 。
并因在报上发现有同名人,正式改名为陈翰笙 。
1922年春,得奖学金到波士顿哈佛大学学习东欧史 。
是年秋,因德国马克贬值,为使手中所有的少量美元能维持夫妇俩人较长时间的学习生活,遂改赴德国,他自己进柏林大学史地研究所,随奥托赫契教授研究东欧史,顾淑型攻读德文 。
1924年夏,陈翰笙以《1911年瓜分阿尔巴尼亚的伦敦六国使节会议》为题的研究论文,获得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
同年秋,蔡元培去欧洲考察,邀请他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
出任北大教授结识李大钊和第三国际取得联系陈翰笙回国后,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欧美通史和史学史,后又在法学系讲授美国宪法史,当时他才27岁,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
蔡元培主持北大,实行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不同学派和政治观点都可以上讲台,陈翰笙是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 。
他在北大任教期间,参加胡适、王世杰等创办的《现代评论》,先后发表过55篇文章 。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积极参加北京学生声援运动,上街游行 。
并与高仁山一起向李大钊提出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李大钊告诉他们:“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还是先参加国民党好 。

【中国诗词大会中华书局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就由李大钊和于树德介绍,加入国民党 。
1926年3月18日,北京爆发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卖国行为的革命运动,李大钊领导了这次斗争,陈翰笙和他夫人顾淑型带领学生参加了示威游行,受到反动政府军警的镇压,发生震惊中外的大惨案,当场被打死的学生47人,重伤300余人,他夫妇幸免于难,他根据现场看到的情况,撰写了《三月十八日惨案目击记》发表在3月27日出版的《独立评论》3卷68期上 。
惨案次日,段褀瑞发出逮捕李大钊的通缉令,李大钊和国共两党在北京的领导成员躲进东交民巷的苏联驻华使馆,陈翰笙仍经常与李保持联系,并经李大钊介绍,认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文化参赞加托诺维奇,以及俄专教师格里湼维基 。
受他们的影响和启发,研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了解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发展情况 。
李大钊还介绍他参加第三国际的工作,并为第三国际在柏林出版的《国际通讯》撰写英文通讯稿 。
1926年冬北伐军打到长江,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陈友仁部长,电邀陈翰笙、王世杰、周鲠生前往武汉任外交部顾问,协助政府办理收回武汉、九江英租界 。
不久,应李大钊电召回到北京 。
1927年“4·12”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0月李大钊在北京被杀害,陈翰笙处境危险,遂偕同刚由莫斯科学习回国的夫人秘密离开北京经由日本去苏联 。
抵达莫斯科后,就在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刚成立的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任研究员 。
20年代末,共产国际内部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发生争论,当时主持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东方部工作的匈牙利人马季亚尔写了一本《中国农村经济》(1928年莫斯科出版,有中文译本),把争论引向高潮 。
马季亚尔认为:中国自原始社会解体后,既无奴隶社会,又无封建社会,而只是一种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的“水利社会” 。
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传人中国后,中国也就成了资本主义 。
因此,认定中国农村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农村 。
陈翰笙不同意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