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诗词谚语 养生诗词谚语( 九 )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
麦怕清明连夜雨 。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有关节气的谚语的历史各节气的基本释义 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时序变化,也正好对应了一年中气温、气候和物候、农事方面的种种变化 。
在这里,我们将和读者们一起再领略一下这个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 。
(1)春雨惊春清谷天 ①立春:2月上旬 。
标志着冰河解冻,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生机四起,万象更新 。
北国那种千里冻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快要结束了,春天就此开始 。
从此,天气逐渐转暖,雨水也开始多起来 。
风,不再那么刺骨的寒冷 。
似有大地微微暖气吹,春风燕来柳上归的诗意 。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幅腊梅迎春“冬去山明水秀风光好,春到鸟语花香景色新”的画面 。
这时春意虽已来临,但寒气却尚未褪尽,所以仍会给人以春寒料峭之感 。
由于在天文历法上通常以自“冬至”之日起的第45或46天作为“立春”之日固定不变,由此便产生了人们常说的春搭(打)五九尾或春搭(打)六九头的节气谚语 。
②雨水:2月下旬 。
标志着大范围降雪已经停止,开始进入下雨季节(但不排除有时的小雪),我国东南一方的暖湿气流开始登陆,雨水逐渐增多 。
慢慢给人勾勒出一幅“十里莺啼绿映红,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画面 。
③惊蛰:3月上旬 。
标志着天空开始打雷,气温、地温逐渐升高 。
被严冬蛰伏而冬眠的昆虫等生物开始复苏、外出活动 。
一到“惊蛰”,人们自有“平地一声春雷响,惊得万物醒梦乡,花草树木竞相绿,山川将欲换新妆”之感觉 。
此时步入田间,眼下麦苗已开始展现青色,极目遥望,远山近水,可见已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路旁杨花将欲吐的景象 。
④春分:3月下旬 。
此时太阳光直射赤道 。
自此开始,气温明显回升(在气象上称之北方春天开始),这一天白天与黑夜时间基本上各占一半(按农历说法,二、八月昼夜平,即指此时) 。
如细心观察,这时期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
从此以后,白天时间都要长于夜间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北半球自“春分”后阳光直射点逐渐北移 。
随着“春分”后阳光直射点的逐渐北移,而此时在北极处,漫漫长夜则告退而去,持续的白昼从此开始,这称为“极昼”——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之上,这种极昼现象可持续达半年之久(相当于我们这里191天),即持续到秋分时节,使北极形成极昼区域 。
“春分”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到天明得早,给从事农业的人们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 。
此时在物候上,杨花竞开、柳枝呈绿,田间小麦起身,可谓春日一刻值千金 。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误了农时怨自己 。
要求人们要从前段时间的冬闲欢乐、意犹未尽的精神状态下迅速解脱出来,同时提醒人们春季时光如从“立春”算起已过去一半了,要尽快投入紧张的生产劳动中去 。
⑤清明:4月上旬 。
此时气候转暖,草木萌动,天空清澈明净,万物欣欣向荣 。
说到清明,由于历史和民间风俗的原因,现今已不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而且更演化成了一个人们较向往的春季节日 。
“清明”时节,春风和熙,春意盎然,置身其境,但见春光明媚,春景如画,更有千山秀色,万木峥嵘,草木青青,心旷神怡的明快感觉 。
清明期间,人们往往会结伴外出,郊游踏青或行田间,或临溪流;或登山岗,或赏林木 。
有兴趣者,更会扎架子荡秋千、放风筝飞鹞子,甚至携带妻女到野外去挖荠菜等等 。
这一天如遇阴雨,更会有另一番情趣 。
人们便会联想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的描春诗句而更使人感到韵味无穷 。
国家机关、学校、团体也在这一节气期间组织人们去陵园、公墓对革命先烈进行凭吊、悼念和祭扫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