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古典诗词改编的歌曲

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古典诗词改编的歌曲

诗词曲赋怎么区分 一. 定义:1、诗 , 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 , 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3、曲是一种韵文形势 , 出现于南宋和金代 , 盛行于元代 ,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 , 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 多用口语 , 用韵也更接近口语4、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二. 区分:1、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 , 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2、词的句式参差不齐 , 基本上是长短句 。
3、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 , 用字要分平仄 , 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 , 各不相同 。
4、曲先有调 , 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5、诗大多为情而造文 , 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 , 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三. 特点:1、诗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 , 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 。
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 , 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2、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
一般说 , 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 , 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
到了宋代 , 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 , 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 , 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 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 , 有一定的格式 。
3、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 , 不论散曲或戏曲 , 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 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4、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 常常为文而造情
屈原的诗词及赏析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 , 目眇眇兮愁予 。
??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 。
登白?兮骋望 , 与佳期兮夕张 。
鸟萃兮?中 , 罾何为兮木上?沅有?兮醴有兰 , 思公子兮未敢言 。
荒忽兮远望 , 观流水兮潺? 。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 , 夕济兮西? 。
闻佳人兮召予 , 将腾驾兮偕逝 。
筑室兮水中 , 葺之兮荷盖 。
荪壁兮紫坛 , *(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 。
桂栋兮兰? , 辛夷楣兮药房 。
罔薜荔兮为帷 , 擗蕙?兮既张 。
白玉兮为镇 , 疏石兰兮为芳 。
芷葺兮荷屋 , 缭之兮杜衡 。
合百草兮实庭 , 建芳馨兮庑门 。

【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古典诗词改编的歌曲】

九嶷缤兮并迎 , 灵之来兮如云 。
捐余袂兮江中 , 遗余?兮醴浦 。
搴汀洲兮杜若 , 将以遗兮远者 。
时不可兮骤得 , 聊逍遥兮容与 。
背景简介《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 。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 , 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 , 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 。
“九”是个虚数 , 表示很多的意思 。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 , 沅湘之间 , 起俗信鬼而好祠 , 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
屈原放逐 , 窜伏其间 , 怀忧苦毒 , 愁思沸郁 ,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 , 歌舞之乐 , 其辞鄙陋 , 因作《九歌》之曲 , 上陈事神之敬 , 下见己之冤结 , 托之一风谏 。
”大致言之成理 。
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 , 似有不妥 。
现在一般认为 , 《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 , 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 , 此说均可信 。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 , 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 , 或谓夫妻神 。
《湘君》是以巫师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 , 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 ,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军的口吻 , 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
至于湘君和湘夫人作为湘水神的来历 , 则多有争论 。
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 , 他南巡时死于苍梧 , 葬在九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