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及诗词 秦淮八艳诗词( 八 )


宋徽宗知道后 , 勃然大怒 , 把那个人贬官去了贫困地区 。
在小说《水浒》里面 , 也有关于李师师的描写 。
在《水浒》里面 , 李师师虽然很喜欢浪子燕青 , 期望金童玉女的风流快乐 , 但她发现燕青为了梁山泊的革命事业而放弃了感情的时候 , 李师师也尊重了燕青的选择 。
金人包围汴京的时候 , 李师师献出了自己的私财作为军饷 , 看得出她是一个爱国爱民的文艺大明星 。
汴京失陷后 , 李师师下落名明 , 有说她出家做了道士的 , 有说她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而死去的 , 有说她后来流落在江南的 。
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名妓——梁红玉(1102—1135)和一般的名妓大都是文艺女青年不同 , 梁红玉是著名的抗金女英雄 。
读书人有诗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 。
”这其实完全是读书人的“傲慢与偏见” 。
金兵入关 , 李师师献出了自己的财产作为军饷 , 梁红玉更是抗金战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直至牺牲 。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 , 生于江苏淮安 。
后来认识了嫖客韩世忠 , 并嫁了他 。
如果韩世忠和梁红玉的人生故事到此为止 , 那么也就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嫖客和妓女的普通人生 。
但因为金兵的入侵 , 嫖客出身的韩世忠和妓女出身的梁红玉最终都成了民族英雄 。
韩世忠是和岳飞并称的抗金英雄 。
而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 则是一场令人回肠荡气的战斗场面 。
梁红玉最后死于抗金作战 , 是历史上少有的民族女英雄 。
梁红玉和韩世忠的爱情故事 , 是对世俗社会偏见的一个回音 。
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名妓——柳如是(1618年-1664年)柳如是本姓杨 , 后改姓柳 , 因为喜欢宋朝的大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中的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故自号如是 。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文艺大明星 , 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 。
她的文学和艺术才华 , 被认为是八艳之首 。
柳如是和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密切 , 并嫁给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
明朝灭亡后 , 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报国 , 钱谦益推托说“水太冷”了无法投河 , 柳如是奋身投入荷花池 , 却没有能够成功殉国 。
柳如是虽然没有能够殉国 , 却全力资助了抗清义军 。
钱谦益和柳如是用各自的行动 , 为读书人和妓女的爱国情操做了一次注解 。
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名妓——陈圆圆(1623-1695)陈圆圆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红颜祸国的美女 。
陈圆圆本是苏州名妓 , 被皇亲田贵妃的哥哥买去献给崇祯皇帝 , 由于战乱 , 崇祯皇帝无心享受艳福 , 陈圆圆就住在了田府 。
后来被吴三桂一见钟情 , 收为偏房 。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 , 手下大将抢走了陈圆圆 , 传说吴三桂因此投降满清 , “冲冠一怒为红颜” 。
在金庸的武侠名著《鹿鼎记》中 , 陈圆圆还和吴三桂、李自成发生了三角恋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名妓——董小宛(1624-1651年)董小宛本名董白 , 一字青莲 , 名和字都是因为仰慕李白而起 。
柳如是的名字来自于辛弃疾的词 , 董小宛名字是因为仰慕李白 , 可见秦淮八艳的文学素养比较高 。
董小宛后来嫁给了豪门公子冒辟疆 , 但她和冒辟疆的“比翼”、“连理”的爱情却没有能够长久 , 董小宛年未满二十八岁就死去了 。

【秦淮八艳及诗词 秦淮八艳诗词】

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爱情虽然比较缠绵而忠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