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乾隆写的诗词 关于少林寺的诗词四首( 四 )


清朝初期,少林寺也颇为兴盛,康熙亲自为山门及大雄宝殿书写匾额;雍正时创建山门;乾隆皇帝还亲临少林,夜宿丈室,写下众多的诗词、匾额 。
清末以后,少林寺屡遭兵燹战火,特别是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大火延续四十余天,寺内建筑文物毁环严重 。
少林寺从山门到千佛殿,从塔林到达摩洞,从初祖庵到二祖庵,寺内的楼台建筑、佛像雕塑、殿宇壁画、钟磬铸造、栏柱雕绘、台阶石砌、碑刻诗画、古塔石坊等皆为文物古迹之精品,少林寺因而成为中外游客广为游览的海内名寺 。
正如唐代裴凗在《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所说的:"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胜殿 。
" 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家拔巨款对少林寺大加整修,恢复和修缮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和文物,并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施,从而使千年古又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局面 。
少林寺的主体建筑为常住院,是寺中住持及众执事僧们进行佛事活动和起居的地方,也就是人们所通称的"少林寺" 。
常住院依山而建,中轴建筑共为七进,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和千佛殿,两侧还有六祖殿、紧那罗殿、东西禅堂、地藏殿、白衣殿等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 。
少林寺是谁创办的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建造的 。
因寺座落于少室山阴的丛林之中,故名 。
正如清景日眕《说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
跋陀到少林寺后,长住于此传授小乘佛教 。
不乘是以自解脱为目的的早期印度佛教 。
当时前来少林寺求法的达数百人,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 。
跋陀传法之后,传灯转移,并不继续发展 。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漂洋过海到中国,途经广州、南京,然后北渡长江来到少林寺,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寺院逐渐扩大,僧日益增多,少林寺名重一时,成为禅宗祖庭 。
禅宗是佛教的一派,禅是梵语"禅那"的略称,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其宗旨是"明心见性,一切皆空" 。
禅宗修道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
达摩曾在少林寺后五乳峰上的石洞里终日面壁了九年,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石上,留下千古传颂的"面壁石",现在少林寺内还有达摩的面壁影石 。
达摩在少林寺修行多年,并于北魏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
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佛寺遍天下,北周武帝时采纳元嵩"定教先后"的建议,于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令禁止佛、道二教传流,当时少林寺也不能幸免,僧众流亡严重 。
北周大象年间,静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复行佛、道二教,并重整少林,同时将少林寺改名为陟岵寺 。
到了隋代,当隋文帝即位后,颇重佛教,于是在开皇初年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赐少林寺田地一百顷为寺院庄园,少林寺从此成为一个拥有百顷良田的大庄园 。
隋末唐初,少林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优厚封赏,赐田地千顷,水碾一具,参战僧人也各有封赐 。
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也成了李唐最高统治者经常驾临游幸之所,如高宗、武则天不断到少林寺游幸,每次都有封赐,并对少林寺大加增建 。
到了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甚为兴盛 。
元明时期少林寺仍很昌盛 。
元初,世祖命福袷和尚主持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 。
福裕主持少林时,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金碧辉煌,殿宇一新,僧徒云集演武礼佛,"众常两千" 。
后福裕被元帝追封为晋国公 。
明王朝建立后,少林寺的殿宇楼阁屡经修葺,并有所增建 。
嘉靖时因寺僧抗倭有功,明朝皇帝又大规模地修整了寺院,寺院并享有明朝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 。
清朝初期,少林寺也颇为兴盛,康熙亲自为山门及大雄宝殿书写匾额;雍正时创建山门;乾隆皇帝还亲临少林,夜宿丈室,写下众多的诗词、匾额 。
清末以后,少林寺屡遭兵燹战火,特别是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大火延续四十余天,寺内建筑文物毁环严重 。
少林寺从山门到千佛殿,从塔林到达摩洞,从初祖庵到二祖庵,寺内的楼台建筑、佛像雕塑、殿宇壁画、钟磬铸造、栏柱雕绘、台阶石砌、碑刻诗画、古塔石坊等皆为文物古迹之精品,少林寺因而成为中外游客广为游览的海内名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