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读后感600 古诗词读后感600字( 二 )


冰心笔下的母亲是其中成长的倚靠,是避风港,是挡雨的屋檐 。
然而,何止是诗人了 。
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母爱的浸润中成长的,诗人对母爱的赞美,读来不能不使我心有同感,而深深醉心之了.凡是诗人,对自然都有一片赤诚的热爱深情 。
《繁星》、《春水》的取名就证明了冰心也难逃其外 。
冰心描写“微光里闪烁的繁星”,描写“一春潺潺的细流”,描写太空,浪花,晚潮,树影,莲花,流星等等,无不诱发着温柔的情思,但冰心最最深爱的还是大海,或许正因为大海是冰心童年耳鬓厮磨的玩伴,海伴随着她的一生 。
自然的流韵是冰心所歌颂和深深地醉爱的,她是用满腹的诗情来描绘自然的,赞美自然的 。
当我们目及这些诗时,必然像穿越高山大海那样,为其所深深感染而陶醉其中 。
在简约的小诗,再庸俗的意象都蕴韵着人生哲理,这正是冰心对人生的探索 。
也正是那么一些短短的诗行,暗含着朴素而深邃的道理,让我们读之回味无穷 。
这些诗正像是冰心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淳淳教诲着我们,然而读之不甚难解,这大概就是这些小诗的另一妙处了 。
2.当我读《冰心》这本小说卷中的“冰心生平年表简编”这篇文章时,惊人的发现冰心奶奶竟然5岁便开始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林纾用文言翻译的外国小说了 。
想当年我5岁的时候,会认字就不错了,冰心奶奶却5岁时就学会了我上学才会干的事,让我实在佩服冰心奶奶无话可说了 。
4岁就在海边度过童年的冰心奶奶进一步证实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古话,也反映了我们有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年以78岁的冰心奶奶仍不望写作,相继发表《三寄小读者》10篇,陆续在《儿童时代》上刊登 。
84岁的冰心奶奶,虽然以老,但仍不望记那些可爱的孩子 。
自己不能写,但为了孩子冰心奶奶号召中青年作家,尤其是以成名的作家,来为孩子写作 。
92岁时,为希望工程捐款13000元 。
这笔不小的数目反映了冰心奶奶多么的大公无私啊!99岁那年,2月28日21时,冰心奶奶在北京医院逝世 。
冰心奶奶的一生足足享年99岁 。
冰心奶奶曾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
”这句话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了 。
本书的前几页,记录着冰心奶奶一生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冰心奶奶到美国不久,冰心奶奶就患支气管扩张吐血,便住进了美国青山沙镶?疗养院治疗 。
从图中看出冰心奶奶笑得那样脆弱,尽管病的很严重,但不愿让人们看见她那憔悴的面目 。
还有一张冰心奶奶和她的女儿吴青,面容十分相象的母女俩在一起,早以看不出年以38岁的冰心奶奶那苍老的面容了!这本小说写了“别后”、“分”、“冬儿姑娘”“陶奇的暑假日记”、“小桔灯”等许多感人的真实写照 。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陶奇的暑假日记” 。
“陶奇的暑假日记”这一篇文章记录这陶奇在一个暑假里每一天的故事 。
每一篇都写着陶奇一天的遭遇或开心事、悲伤或情感……
一篇读古诗的读后感字数600字左右要古诗的李白杜甫写的都行!谢了 李白《静夜思》读后感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
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