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身残志坚的诗词 赞扬身残志坚词( 五 )


2002年 , 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 。
《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
从1983年开始 , 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 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 , 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 , 学会了针灸等医术 , 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
1983年 , 《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 , 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 张海迪名噪中华 , 获得两个美誉 , 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 , 其二是"“当代保尔” 。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 , 以保尔为榜样 , 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
她以自己的言行 , 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 ,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 , 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 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 , 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 。
张海迪呼吁允许残疾人学开车2008年11月13日 , 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
[1]2010年03月31日 , 人民网消息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已报名学车 , 有望成为国内首批拿到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2] 。
编辑本段人物事迹成长经历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 。
她无法上学 , 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
15岁时 , 海迪跟随父母 , 下放(山东)聊城农村 , 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 , 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
后来 , 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 , 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 , 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 , 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 ,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 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 , 却发奋学习 , 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 , 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 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
1983年 , 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 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 , 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 , 执着地为文学而战 , 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 , 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 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 , 已重印3次 , 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 , 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
从1983年开始 , 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 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 , 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 , 学会了针灸等医术 , 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
1983年 , 《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 , 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 张海迪名噪中华 , 获得两个美誉 , 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 , 一个是"“当代保尔” 。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 , 以保尔为榜样 , 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
她以自己的言行 , 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 ,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 , 张海迪成为道德楷模 。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 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 , 从事创作和翻译 。
主要事迹1.1970年 , 她15岁的时候 , 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 。
在农村 , 她处处为别人着想 , 为人民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