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中的诗词句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知识中的诗词句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ccdba bbacdd 对于第10题现在有一新说法:“春风”实为“春光”,不是什么风! 玉门关,一名小方盘城,在敦煌城西北80公里处,屹立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相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是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
方形,西、北墙各有一门;背依祁连山脉及其余脉,前接大漠,几百里内无人烟,“一片孤城万仞山”是真实的写照 。
敦煌自汉代以后,一直是胡、汉杂居,出塞的时候,羌笛吹奏着离别的《杨柳曲》,其情之惨自是不言而喻了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
”“春光”现行本作“春风”,实误,就前首句“黄沙直上白云间”而言,黄沙遮天蔽日,春光又怎么能度得到玉门关? 王之涣的《出塞》,既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又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歌 。
如果按照《全唐诗》本理解的话,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情景:游旅之人出了玉门关,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流沙古道,想到随时随地都会有“黄沙直上白云间”的旅途,再回首玉门关,只见孤城独立,而远山苍苍茫茫,耳边回荡着羌笛奏出的哀怨的《杨柳曲》,感叹自己不能生入玉门关了! 所以我们今天解读这首《出塞》,应该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
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
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 。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