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必考诗词鉴赏 苏轼诗词鉴赏( 三 )


后来,苏轼及苏辙均拜欧阳修为师 。
东坡在赴京考试以前,已经在家乡结了婚 。
苏轼母亲程氏,在嘉佑二年四月生病去世,苏家嘉佑四年,丧期已满,父子三人再度塔船循泯江、长江水路赴京都 。
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谦科的考试 。
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人选 。
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分 。
相传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肤为子孙得两宰相 。
"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 。
苏家两兄弟一心所期待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登上宰相之位,他们的亲苏洵也为此欣喜不已 。
嘉佑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也就是知府的助理官,相当于副知府 。
去上任时,苏辙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通往西边的郑新门才依依不舍地与兄长分手道别 。
后来苏轼把当时所作的一首 《留别诗》收集在自编《东坡集》四十卷的卷首,表示这首诗是自己的处女作 。
他在凤翔府判官任内的第二年春,由于很长时间不下雨,严重的旱灾使百姓们生活困难 。
后来奉上级的命令到太白山上求雨 。
后来果然下雨了,于是就在扶风官舍的北边筑了一个亭子,名?quot;喜雨亭",他也有感而发的为这件事作了"喜雨亭记",并以轻快的笔调抒发了久旱得雨的喜悦心情 。
三、反对变法 英宗继位以后,韩琦做了山陵使,他表面上爱护苏轼,其实有点妒忌他的才华,所以苏轼办事格外小心 。
为了应付山陵的需要,他编了不少木筏、竹筏,想顺渭水东下,可是水太浅,木筏便停滞住了,他非常着急,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才设法运出 。
后来又碰上西夏人侵,边境上的老百姓非常恐慌,他日夜奔波,供应军粮民食,十分的辛苦 。
除了疲于工作,苏轼还得应付官场上的种种关系 。
由于之前所学的圣贤教诲...
苏轼诗词的赏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赏析: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发前人未发之语,寒风烈酒,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大歌慷慨豪越之曲,此词也须执铁板唱来,方能入耳.气势如挟风雷,东坡为人豪爽豁达,才能作此等佳篇流传于世.
苏轼的诗词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注释】: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 。
苏辙字子由 。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
”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
” ⑦婵娟:月色美好 。
【品评】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
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 。

【苏轼必考诗词鉴赏 苏轼诗词鉴赏】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 。
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 。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 。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
下片怀人 。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 。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 。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