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作文200字 最美古诗词作文600字( 二 )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
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 。
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上面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 。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
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 。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
杨花即柳絮 。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
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④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