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五课古诗词课文朗诵 英语五年级下册课文

五年级第五课古诗词课文朗诵 英语五年级下册课文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五课诗意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 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 可是 , 天上的明月呀 , 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 。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 , 极其传神 。
这首诗已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意思: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 , 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
作客他乡 , 见秋风而思故里 , 托便人捎信 。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 , 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
事本子平 , 而一经入诗 , 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 , 便臻妙境 。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
张籍祖籍吴郡 , 此时客居洛阳 , 要表达这思念之情 , 在那个时代 , 只有修一封家书了 。
可写一封家书 , 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 。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 , 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 , 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 , 也不知如何表达 。
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 , 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
长相思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意思:翻过一座座山 , 越过一倒倒水 , 我随同护驾千军万马 , 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
夜深了 , 营帐中仍然灯火辉煌 。
夜里 , 不知道什么时候 , 帐篷外忽然风雪交加 , 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
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 , 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
总的来说 , 上阕写面、写外 , 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 , 曲描心情 。
选取的都是平. 凡的事物 , 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 。
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 , 轻巧排列 , 对应整齐 。
信手拈来 , 不显雕琢 。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 。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 , 尽显非凡 。
缠绵而不颓废 , 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诗意《泊船瓜洲》一诗 , 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 , 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 , 前途未测 , 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 , 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 , 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 , 对于小学生而言 , 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 , 可以说 ,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 , 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 , 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 , 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 , 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 , 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 , 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 , 数重大山 ,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 , 可谓是山高水长 , 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 , 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 , 人向远方 , 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2)“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 , 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 , 想到春天去了 , 有再来的时候 , 而自己离开了家乡 , 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 , 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 , 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 , 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 , 刚刚离开 , 就已经想着回来 , 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 , 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 , 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 ,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 形象鲜活 , 春意盎然 , 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