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诗词赏析下载( 五 )


索萨有一篇作品 , 《为历史负重的人》 , 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 , 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 。
在他们自己的时代 , 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 。
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 , 而且“过于”真诚 , “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
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 , 接近了真 , 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 。
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 , 却挽救了历史 。
由于他们的出现 , 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 , 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 , 当年他32岁 。
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 , 他竟“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还要“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
我倒宁愿把这理解成是诗人的战斗宣言 。
毛的一生 , 正是凭借着这种书生意气和四射的激情 , 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
这首沁园春是典型的比兴的手法 , 上阙写景充分烘托气氛 , 下阙言志表明心迹 。
其实 , 《沁园春雪》也是这个套路 , 更早期的著名作品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沁园春这个词牌写了几百年 , 恐怕找不出超越这两首的 。
毛的不少作品 , 即使放在唐宋时期也绝对是洛阳纸贵的佳作;在明清之后的古体诗词成就中 , 我认为毛主席当属第一人 。
在上下阙的过渡上 , 毛主席匠心独具 。
在几句瑰丽的景色描写后 , 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诘问:“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然后自然通过百侣曾游过渡到同学少年 。
相比之下 , 《沁园春雪》的衔接恐怕更出色一些 。
读毛的诗词 ,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 , 那就是 , 他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徘...
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赏析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1935年10月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 ,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 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 , 多少曲折 , 多少悲壮 , 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 , 并以此来表达心情 , 着重在于侧写 。
而这首《长征》 , 从题目就可看出 , 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 ,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 , 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 , 景致转换向前 , 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 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 , 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 。
那就是“一万年太久 , 只争朝夕” , 要不停步 , 要前进 , 前进 , 更前进 。
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 , 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 , 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 , 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
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 , 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 , 同志们任重而道远 。
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 , 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 。
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 , 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 , 自强不息 , 冲锋不止 , 直到生命的尽头 。